宿靈石方丈
偶因塵隙游靈石,不覺夷猶到夜深。
坐對半窗山月影,參成一片白云心。
寒螀著露更相調,老葉無風也自吟。
分得僧床伴僧夢,夢闌詩料滿山林。
偶因塵隙游靈石,不覺夷猶到夜深。
坐對半窗山月影,參成一片白云心。
寒螀著露更相調,老葉無風也自吟。
分得僧床伴僧夢,夢闌詩料滿山林。
偶然間趁著閑暇到靈石游玩,不知不覺悠然徘徊到深夜。我坐著面對半窗的山月之影,領悟出如白云般純凈的心性。寒蟬帶著露水相互應和鳴叫,老葉即便沒有風也自己發出聲響。我分得僧床陪伴著僧人的夢境,夢盡時發現山林里滿是作詩的素材。
塵隙:指閑暇時間。
夷猶:從容自在的樣子。
參:領悟。
寒螀(jiāng):寒蟬。
調:應和。
夢闌:夢盡。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推測詩人偶然有了閑暇時間,到靈石游玩,在寺廟中留宿,被夜晚的景色所觸動,從而創作了此詩。當時詩人或許是想暫離塵世紛擾,在自然中尋求心靈的寧靜。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心靈的超脫。其特點是意境清幽,情感真摯,以景傳情。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捕捉自然之美和情感體驗的能力。
斯文掃地哭秋風,莽莽神州噩夢中。痛矣華章成燼土,居然白卷逞英雄。一言堂黯籠鸚鵡,三字獄深折雁鴻。多少冤魂多少血,斗爭底事樂無窮。
垂垂秋雨沒韉泥,經晝門前無馬嘶。乘靜因題送行什,江南歸思已凄迷。
桑榆回首望朝暉,隙駟光陰迅若飛。一世有言同結舌,百年無日不開扉。每愁酒盡鶯花滿,預喜春生筍蕨肥。擊壤自今歌帝力,杖藜還著住山衣。
石油無用負春耕,頑古而今訴不平。根戀癡云頻醞釀,香涵嘉穗蓄精英。漫教錯與奚童借,卻似憑他玉液成。倘遇元章應下拜,膏流沁口味愈清。
一樽清夜共閒論,幾見長安月色新。勢位不常財是累,古來貧賤好驕人。
粵山依靜渚,陸海沸青宵。火樹流丹夐,荒郊拾翠遙。驂驔風外轡,窈窕月中橋。向晚游塵寂,猶聞薌澤飄。
猗猗秋蘭,植彼中阿。有馥其芳,有黃其葩。雖曰幽深,厥美彌嘉。之子之遠,我勞如何。我聞其聲,載坐載起。同心離居,絕我中腸。
楚塞金陵靖,巴山玉壘空。萬方無一事,端拱大明宮。
問柏臺、校夢爾何人,凄涼一龕鐙。念當年袖墨,春陰欲乞,夜奏通明。徙倚江關日暮,最苦是鵑聲。無那蒼天死,風雨冥冥。惆悵幾番花落,嘆無多生意,誰惜誰矜。算彊村知己,今日又凋零。寒林外、獨尋人去,祗亂鴉、斜日下蕪城。相望冷,有蓬山路,隔住銀屏。
山下書生業讀書,荻籬葛蔓避人居。最憐無奈窮耽酒,時遣羸童致一壺。
此志平生遂則宜,回看頹魄與傾羲。幾詩秋砌佳花領,一雨春盤早韭知。江水無魚曾入釜,昆丘有鳳未歸岐。青松夾路龍潭雪,獨撫交柯屈鐵時。
香風影里迎新魄,梵唄聲中見落暉。自恨勞生名利役,不能來此共忘機。
愿乞金剛四座高,長年一冊壓方袍。問人每爽朱提約,在我殊憐白首勞。念佛有時行玉兔,掄材真欲踞金鰲。神宗舊事偏能憶,閒共諸僧說海濤。
哀角因風聽,天東月暈生。遙聞鬼方寇,近合水西兵。縞練征人婦,青燈獨夜情。此中多苦調,休弄早秋聲。
買卻青山一段煙,甕中光景任流連。但同習郁酣池水,不向君王乞酒泉。緗帙未離繩幾上,白云只在枕函邊。碧瞳羽客閒來往,日課靈文字五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