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搖花行
搖搖花,長安城南道。
小草欣欣造物勻,三月來來野田好。
女郎厭踏王孫園,出郊更覺春嫣然。
五家蹙成錦繡谷,雙鬟妙舞玳瑁筵。
合歡扇裁七寶月,蔭步蓋簇空青天。
分司自訟狂驚坐,拾遺勸我莫近前。
此時搖搖絕低小,媚紫得映車閑鈿。
幸承踏歌羅襪暖,偶荷細摘春心憐。
豈如黃土岡頭古柟樹,花開花落無人覷。
一枝折頓固弗班,五陵雋賞初何預。
嗚呼世無賞音兮竟大奇,古柟蒼蒼云雨垂。
搖搖花,長安城南道。
小草欣欣造物勻,三月來來野田好。
女郎厭踏王孫園,出郊更覺春嫣然。
五家蹙成錦繡谷,雙鬟妙舞玳瑁筵。
合歡扇裁七寶月,蔭步蓋簇空青天。
分司自訟狂驚坐,拾遺勸我莫近前。
此時搖搖絕低小,媚紫得映車閑鈿。
幸承踏歌羅襪暖,偶荷細摘春心憐。
豈如黃土岡頭古柟樹,花開花落無人覷。
一枝折頓固弗班,五陵雋賞初何預。
嗚呼世無賞音兮竟大奇,古柟蒼蒼云雨垂。
搖搖花,長在長安城南的道路旁。小草生機勃勃,大自然對萬物的滋養均勻,三月里郊野的田地景色美好。女郎厭煩了在王孫貴族的園林中漫步,走出郊外更覺得春光燦爛。五家富貴人家營造出如錦繡般的山谷,雙鬟少女在華美的筵席上曼妙起舞。合歡扇裁剪成七寶般的月亮形狀,遮蔭的步蓋仿佛簇擁著清空的藍天。分司官員自責自己的狂放失態而驚坐,拾遺勸我不要靠近。此時搖搖花極為矮小,紫色的花朵嫵媚地映襯著車上的鈿飾。幸運地承受著踏歌女子溫暖羅襪的踩踏,偶然被人細心采摘而惹人憐愛。哪像黃土岡頭的古老柟樹,花開花落無人關注。折下一枝柟花本就難以與其他花相提并論,五陵的顯貴們最初又何曾在意過它。唉,世間沒有知音真是太奇怪了,古老的柟樹蒼蒼郁郁,籠罩在云雨之中。
搖搖花:一種花名。
欣欣:生機勃勃的樣子。
造物勻:大自然對萬物的滋養均勻。
王孫園:王孫貴族的園林。
五家:指權貴人家。
蹙成:營造出。
雙鬟:指代少女。
玳瑁筵:華美的筵席。
合歡扇:一種扇子。
七寶月:形容扇子如七寶般珍貴,形狀如月亮。
蔭步蓋:遮蔭的步蓋。
分司:分司官員。
自訟:自責。
拾遺:官職名。
鈿:車上的裝飾。
踏歌:邊唱歌邊踏步。
春心:這里指憐愛之情。
柟樹:即楠樹。
覷:看。
折頓:折下。
弗班:不能相提并論。
五陵:指漢代五個皇帝的陵墓,這里指代權貴。
雋賞:高雅的欣賞。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從詩中描繪的長安城南的景象以及權貴人家的活動來看,可能創作于詩人在長安生活期間。當時社會存在一定的貧富差距和階層差異,詩人或許目睹了這種現象,從而借搖搖花和柟樹來抒發自己對社會現實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在于感慨世間賞鑒不公。其突出特點是通過對比手法鮮明地展現不同境遇,以花喻人,借物抒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一些現象和詩人的內心感受。
柔桑采盡綠陰稀,蘆箔蠶成密繭肥。聊向村家問風俗,如何勤苦尚兇饑。
白下橋邊楊柳枝,新黃嫩綠正當時。重來折入尋春手,不比樊川去較遲。
挾策事行邁,言往五湖濱。陰風結山岳,落葉滿河津。之子忽已遠,我懷將焉陳。志士惜白日,行客念蕭晨。況茲艱難際,奪我心所親。中情茍不移,在遠猶比鄰。毋為離別苦,庶以道自珍。
連珠合璧轉璇霄,也被星家不見饒。災曜元來怯梼杌,福星不是背簞瓢。
急瀨轉遲渦,亂山容獨泊。唧啾動嶺深,熠熠施樹薄。衾抱夜流奔,夢從山鬼謔。不知西月低,斜照胸中落。
南北艱危日,乾坤老大身。深山一月雪,故歲兩年春。宿麥抽晴早,寒梅破臘新。欲談當世事,高唱若無人。
聞君典教吾邦去,喜意渾忘送別情。當見文風興一郡,定將經術飽諸生。杏壇琴靜移花影,芹泮吟馀對月明。況有黃堂賢太守,公馀應覓鄭康成。
小石橋陰置竹床,山風向水助清涼。先生夜半微醺醒,不覺床頭到月光。
五雜組,袆翟衣。往復還,大明輝。不獲己,妻兒饑。
半雨半晴鶯亂啼,溪邊丈人還杖藜。不見舊時游走伴,白頭沖雨更沖泥。
五湖春水綠溶溶,兩岸花開斗白紅。欲買扁舟隨汝去,臥聽疏雨打南篷。二月狂風已不禁,天籠大野日陰陰。高齋一夜聽新雨,想見城東柳色深。
誰家小女工顰笑,拽雨梨花鳴谷鳥。長春數見意都迷,短夢千回名未曉。片箋誰為傳幽抱,不是關河相望渺。更加明月助悽惶,茍有神靈吾欲禱。
中丞遼海罷登壇,公子紅顏復掛冠。自有綈袍憐范叔,誰從長鋏見馮驩。上書北闕風云壯,灑淚西山雨雪寒。憔悴盡堪知國士,相逢應作少年看。
十年天遠神京路,榮辱升沉兩不聞。此去雙江才咫尺,崆峒山隔萬重云。
望江亭望晚江晴,颯颯秋兼風水聲。寺隔數峰猶未到,禪燈幾點翠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