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趙榷院
彼美稽山松,托根高高峰。當年脫蓬蒿,直上將擎空。
卓立旁無依,磊砢多春冬。風霜受變足,身老氣益充。
蒼翠照四山,枝柯結虬龍。世人那能見,塵埃瞇雙瞳。
匠師知何在,立當要路中。需林方皇皇,有林能不容。
行須中尺度,終為大廈供。
彼美稽山松,托根高高峰。當年脫蓬蒿,直上將擎空。
卓立旁無依,磊砢多春冬。風霜受變足,身老氣益充。
蒼翠照四山,枝柯結虬龍。世人那能見,塵埃瞇雙瞳。
匠師知何在,立當要路中。需林方皇皇,有林能不容。
行須中尺度,終為大廈供。
那美好的稽山之松,扎根在高高的山峰上。當年它從蓬蒿中脫穎而出,筆直向上幾乎要撐起天空。它卓然挺立沒有依靠,歷經多年依舊磊落。它承受了足夠多的風霜變幻,雖然年老但氣勢更加充沛。它的蒼翠映照四周山巒,樹枝盤曲如同虬龍。世人哪里能看到它的美,被塵埃蒙蔽了雙眼。不知匠師在哪里,它正立在要道之中。現在正急切需要木材,有這樣的良材怎能不接納。它的身形符合標準,最終會被用于建造大廈。
彼美:那美好的。
稽山:會稽山。
脫蓬蒿:從蓬蒿中脫穎而出。
擎空:撐起天空。
磊砢:形容樹木高大、健壯。
瞇:同“迷”,蒙蔽。
匠師:木工。
要路:重要的道路。
皇皇:匆忙、急切的樣子。
中尺度:符合標準。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推測詩人可能生活在一個人才選拔存在問題的時代,看到有才能的人被埋沒,借送趙榷院之機,以松喻人,表達對人才的關注和期望。
這首詩主旨是借松喻人,贊美有才能且品德高尚者,批判埋沒人才的現象。其突出特點是托物言志,形象生動。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社會對人才的一種思考。
春風浩蕩百花莊,千紅萬紫斗妍芳。雨前雨后難相似,點點風飄正斷腸。莫向此花悲晚暮,此花不受春光妒。幽香獨自殿芳塵,浩態還能稱獨步。醉露當階不自持,含風繞砌卻多姿。廣陵浪說誇金帶,東武何勞侈玉盂。近侍牡丹元似錦,綠水絳荷芳尚歛。送去迎來如有情,艷妝總道來仙禁。薰風陣陣拂瑤臺,紅藥分明錦繡開。折向尊前憐國色,更有天香入酒杯。
聞道端溪上,佳人類玉成。墨蒸云氣重,朱滴露華清。皓皓憐長濯,庚庚陋大橫。公心如皦日,自爾獻承明。
天禍纏興慶,幽堂掩后幃。徽音知有嗣,孝養痛長違。夜月空椒屋,秋風冷玉衣。遙瞻陵寢上,慘淡暮云飛。
虎踞關前客,雞鳴寺里人。君歸持桂酒,自可得綸巾。道在農桑日,天留草莽身。平生求友急,見爾必情親。
我來小小郡,愛此高高臺。前對蒼筤竹,萬竿球琳材。
檻虎不垂頭,籠鶴不委翼。兔爰雉耿介,牛順而羊逆。梧桐茂高陵,檉柳主下隰。物性各有托,焉得相變易。渭川玉波澄,涇河泥滓流。為水本同源,清濁不相侔。悠悠孺子歌,宣尼為遲留。
雙股粉黃籠,飛遲趁晚風。君王方課蜜,不敢戀花叢。
含香三載侍金鑾,為憶鱸魚不暫歡。仙仗乍辭鹓鷺序,主恩還著鵔鸃冠。題詩舊滿垂蘿石,載酒重尋種藥欄。同是滯留君獨去,綈袍能復念長安。
疊翠闌紅斗纖濃。云雨綺為櫳。只憂謝了,偏須著意,障雨遮風。瑞云香霧雖難覓,驀地有時逢。不妨守定,從他人笑,老入花叢。紫帔紅襟艷爭濃。光彩爍疏櫳。香為小字,瑞為高姓,道骨仙風。此花合向瑤池種,可惜未遭逢。阿環見了,羞回眼尾,愁聚眉叢。
仲冬何日短,一飯忽黃昏。待月羈人醉,棲鴉競樹喧。涸陰交竹影,燈火射苔痕。不覺留深夜,清光到石根。
漸與煙霞密,都忘城市疏。浮生寄云水,一宿即蘧廬。似有安身地,還同借宅居。行藏勞見讀,風急鶴飛徐。
風急搖寒樹,虹蜚薄太陰。云隨仙馭遠,塵入綺簾深。索莫長秋外,蕭條湘水潯。圣情時悵望,流淚滿宸襟。
安得從容語,春風轉殺機。尋常忘地分,只尺冒天威。抗志通排闥,驚魂逐褫衣。他年看碣石,滄海一云磯。
托命在薇蕨,予生日以微。故人那可別,浮世已無歸。漲海波含淚,岐亭酒滿衣。異時車笠誼,相望在燕畿。
堂下生旅藜,堂上秋風起。藜生何重重,秋風落無子。子落尚復生,根枯為誰死?朝乘白露降,采割辭螻蟻。但知傷藜根,誰治藜生地。我非厭為羹,為帚為厥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