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余元遺山來拜祖庭有紀行十首遂倚歌之先后殊時感慨一也 和元遺山一首
魯橋卸淮舸,淖涂歷蓁蕪。翠嶧倚天末,髣髴東南隅。
薄暮曲紀城,三清敞仙居。平原積磥砢,靈河鳴泉珠。
小徑斗折上,行與狐兔俱。循崖索斯篆,恍惚東封書。
叢巔集蓮瓣,巖巖瞰青徐。正途盡茅塞,正爾宜羊車。
蚌珍不蔽美,岧峣到枌榆。南門肅孟廟,冠袂先摳趨。
氣大夙有配,邾少不必都。盥既覿慈靖,擇師誰復如。
魯橋卸淮舸,淖涂歷蓁蕪。翠嶧倚天末,髣髴東南隅。
薄暮曲紀城,三清敞仙居。平原積磥砢,靈河鳴泉珠。
小徑斗折上,行與狐兔俱。循崖索斯篆,恍惚東封書。
叢巔集蓮瓣,巖巖瞰青徐。正途盡茅塞,正爾宜羊車。
蚌珍不蔽美,岧峣到枌榆。南門肅孟廟,冠袂先摳趨。
氣大夙有配,邾少不必都。盥既覿慈靖,擇師誰復如。
在魯橋卸下淮河的船只,在泥濘中穿過雜亂的草木。翠綠的山峰倚天而立,仿佛在東南一角。傍晚來到曲紀城,三清觀宛如仙人居所敞開。平原上堆積著巨石,靈河的泉水如珍珠般鳴響。小路像北斗星一樣曲折向上,行走時與狐兔為伴。沿著山崖尋找石刻文字,恍惚間像是看到東封的詔書。山頂聚集著如蓮瓣般的石頭,高高地俯瞰著青州和徐州。正路全被茅草堵塞,此時正適合乘坐羊車。就像蚌中的珍珠不會被掩蓋美麗,我登上高聳的枌榆之地。在南門恭敬地前往孟廟,整理好衣冠快步前行。孟子正氣宏大早有匹配,邾國弱小不必作為都城。盥洗后拜見慈靖像,再難找到像他這樣的良師。
淖涂:泥濘的道路。蓁蕪:雜亂的草木。
髣髴:仿佛。
薄暮:傍晚。曲紀城:地名。三清:道教所尊的三位至高神,這里指三清觀。
磥砢:形容石塊堆積的樣子。靈河:指當地的河流。
斗折:像北斗星一樣曲折。
索:尋找。斯篆:石刻文字。東封書:指帝王封禪的詔書。
蓮瓣:形容山頂石頭的形狀。巖巖:高聳的樣子。青徐:青州和徐州。
茅塞:被茅草堵塞。羊車:古代一種小車。
岧峣:高聳的樣子。枌榆:地名。
肅:恭敬。冠袂:衣冠。摳趨:彎腰小步快走,表示恭敬。
氣大:指孟子的浩然正氣。邾:春秋時的小國。
盥:洗手。覿:拜見。慈靖:可能是孟廟中供奉的神像。
元遺山曾有紀行十首詩,作者在不同時間來到此地拜祖庭,看到元遺山的詩后進行和詩創作。當時可能是在游歷途中,面對當地的自然景觀和人文古跡,有感而發寫下此詩。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的游歷過程,從魯橋到曲紀城,再到孟廟。主旨是表達對孟子的敬仰和對歷史文化的尊崇。其特點是將自然與人文相結合,在寫景中融入情感和思考。在文學上展現了作者的文學素養和對傳統文化的傳承。
瑤池日暖綺筵開,青鳥遙從阿母來。一曲云璈聲并奏,兩行斑綵舞初回。長君瀨水饒時譽,仲子梁溪見俊才。最是慈陰長庇護,過險化夷詠蘭陔。
儉德徽音古亦稀,不嫌糲食與粗衣。周親時饋監門粟,教子常停孟母機。紫氣滿庭鳩杖健,丹山萬里鳳雛飛。百年共祝期頤壽,萱草長隆婺永輝。
早知水泮是佳期,臨別贈言各有思。一室芝蘭開并蒂,幾株荊樹感連枝。望云每切思親意,對月應多憶弟詩。預卜德門多喜慶,繩繩緝緝詠螽斯。
四德毋忘女史箴,百年好合聽琴音。夭桃準擬三春賦,寸草同懸兩地心。必戒應知先必敬,宜家最重是宜今。豈惟食性能諳貴,眉樣還須問淺深。
漏聲宵永,鐘聲曉動,一枕愁鬟低擁。
楚天云雨杳無蹤,算未有、佳期入夢。
花僝柳僽,燕欺鶯弄,寄語那人珍重。
繡衾兩兩覆鴛鴦,怕此夜、霜花欲凍。
雁背風高,墻頭雪壓,驚心節序將暮。數聲臘鼓催年,誰問天涯倦旅。憑欄極目,便回首、家山何處。望凍云落日,崦嵫幾點,晚鴉棲樹。
宵畹晚、回燈逗曲。肩瘦聳、巡檐覓句。舊游記慣些須,新愁又添爾許。吟情依舊,祗往事、凄涼無據。嘆歲寒、獨抱冬心,未被客愁相誤。
秖隈蒲褥岸烏紗,味道澄懷景便斜。
紅印寄泉慚郡守,青筐與筍愧僧家。
茗爐盡日燒松子,書案經時剝瓦花。
園吏暫棲君莫笑,不妨猶更著南華。
心清聞妙香,
宴坐旃檀林。
坐香元不斷,
莫作死灰心。
南山深處問南村,饑渴殘陽地主尊。
衣有神珠仍乞子,路迷芳草見王孫。
桃花流水春開甕,細雨斜風客到門。
偏具隱心無隱跡,只將種果種仙根。
趁雪看山坐小床,
白云影里玉虹長。
不知砌下梅花發,
只怪開簾有暗香。
夫子由來岳降生,盛稱官長是神明。四郊雨足亭徵喜,五載冰心水比清。
菊逸芳流秋節晚,棠甘芾逐歲華榮。海東士女金思鑄,萬古千秋不朽名。
士中名吏學中賢,經濟文章盡可傳。昔日桂香標第一,今朝桃實慶三千。
賡詩人是金蘭集,祝壽班同玉筍聯。我也有心齊獻頌,雕蟲小技愧成篇。
露葉棲螢,風枝裊鵲。水堂離燕褰珠箔。
一聲橫玉吹流云,厭厭涼月西南落。
江際吳邊,山侵楚角。蘭橈明夜芳洲泊。
殷勤留語采香人,清尊不負黃花約。
具區東南注,結靈在湖泖。吳中六七相,階也強哉矯。弱冠抗高議,遂攖永嘉摽。三年出理刑,再移秉文考。以彼簡貴資,著此循良表。不聞厭摧頹,況乃懷險懆。四十改司經,五十進宮保。屹然砥中朝,癸丑迄丁卯。主上自神武,元臣實兇狡。疇避明旨責,奏對聊草草。疇避蜚語中,模棱亦稍稍。位祟勢益危,局大心彌小。定策裕景間,秉塞洞沉眇。西北無寧塞,東南歲云擾。密勿策遐荒,窾曲一何憭。遺詔出袖間,四海涕漫浩。一聞齊張吠,眷焉憶鱸茅。進則建宏業,退乃洞微兆。俯仰今昔間,端揆發深悄。勿謂時世易,精誠以為寶。元良萬國貞,蒙養系坊局。抗法在師儒,啟心須講讀。經筵無蚤暮,況乃輟寒溽。疑丞日以親,閹寺敢相逐。兩公名行敦,兼之經術熟。孝皇六七載,慎簡春宮屬。爾寬與爾鏊,詹端好彈肅。是時青殿中,八黨已潛伏。耆儒朝獻替,小豎夜蹴鞠。前星淡靡耀,薦雷聲頗促。吳也率其僚,陳言何諄篤。出講爭晷刻,入告必詳復。荀攸善觀則,桓榮時獻牘。惜哉鶴禁規,難救豹房哭。只今宮省內,國海更沈穆。侍從若云屯,衷腸互傾覆。璇宮冷如冰,閣務一何燠。安車借馳驅,誰念折其軸。君行入木天,昔賢有遺躅。三吳一虎臣,矯矯韓永熙。韜鈐羅胸臆,威光生頷頤。束發冠惠文,辨彼浮江尸。三十仗節鉞,開府章江湄。墨吏解組綬,桀王去軍麾。再謫再起家,云中總佽飛。是時王威寧,陛見相參差。裕陵左右顧,拊髀為嗟咨?;浛芡嬲袚幔瑤X表連瘡痍。朝廷赫斯怒,征發十萬師。拜公為大帥,兩廣專制之。崎嶇斷藤峽,指畫列須眉。踏平荔浦寨,飛渡修仁溪。衣履罥菁莽,矢石先偏裨。蠢爾苗獠骨,斬磔高陵坻。一炬照千峽,膽落百種夷。洗戈府江水,勒銘羅山崥。歸開蒼梧府,旁建十丈旗。膝行前夷王,長跪臨監司。手注逆酋血,滿引金屈卮。監司眾錯愕,手戰誰能持。至今海南廣,璟顏戟其髭。盼蚃凜血食,威名怖夜啼。惜哉百戰勛,蔭絕羽林兒。故府倘可問,無為徒嘆欷。滇海鳳酋殘,合浦交夷肆。六詔達兩江,苗黎梗異志。孔公守田州,三日峒獠至。出戰良獨難,嬰城苦無備。公日有我在,開門輒重閉。群獠望充斥,太守跨單騎。輕身詣蠻峒,揮手卻徒隸。躑躅莽菁叢,兩賊控其轡。中宵坐深峒,神明炯如鷙。詰責騰頰舌,撫諭傾唾涕。群獠羅跪拜,感泣矢深誓。公言我苦饑,趣呼薦牢彘。吞啖劇風雨,左右盡殽胾。酣眠戈戟間,殷雷起鼻齂。亭午始言歸,徐驅復搖曳。歷仕天南陲,威神績羅施。不畏十萬師,但懾孔君幟。晚起撫貴陽,安彭病心悸。嗤彼清平苗,胡然擁阿刺。下車得要領,斗酒縛于戲。何異犬與雞,父子一朝殪。疆圍靖談笑,軀命盡勞瘁。守臣職固然,何敢云我纻。緬思孝皇朝,內外真弘治。寄語中執法,嚴按滇廣帥。武功志高詭,其才更飆飄。曉暢兵農事,旁諳占測術。明興治渠者,公纻迥無匹。婉婉金閨彥,忽受中丞節。黃河自天來,出陜勢逾疾。挾彼雍豫流,何知濟汶域。沙灣日撼搖,張秋莽滔泆。行役豈憚煩,源流究纖悉。儀圖萬年利,遑耽八年逸。渠匪廣濟名,閘有通源實。高地堰厥沖,安流疏其隰。堙阿逮曹鄆,沮洳變禾穡。神秘抉水性,專勤念民力。計食五萬錢,核工三百日。卓哉河渠碑,允矣太史筆。惜哉百年來,斯猷遂無述。河臣總金錢,天子念溝洫。水衡一以空,黃流至今汩。漕艘虞咽喉,陵寢郡薄蝕。何當公再生,寬我憂心?。桓桓陸尚書,滅賊氣雄決。矯矯朱督撫,威棱被閩浙。人生在草莽,誰其辨英杰。陸本落魂生,感觸念空熱。朱也遘家難,伶仃茹荼蘗。一遭毅皇寵,淮海蕩流賊。故鄉開制府,熊貔亙阡陌。一受世廟簡,往靜海夷窟。兩省兼鎮巡,一切從軍法。齊劉跳兗豫,中原日流血。番舶藪權貴,根株兩盤結。黠者多觀望,鄙夫共推掣。二公身任之,誓斬朝家孽。當時狼山上,豐碑勢嵽嵲。至今閩海頭,清夜鬼淅瀝。驕矜與峭深,繇來豪雋色。一朝壯心遂,遑念他人觖。丹書不議勞,青史有余責。所以朝廷上,人人避疆埸。國論倚臺諫,悠悠難具論。昌言風已微,鉤黨日愈新。柱下樹荊棘,夕垣伏戈矜。深宮沉白簡,天語隔紫宸。涇渭既無源,南北各有唇。不復辨真贗,相與隨笑顰。埋輪嚇腐鼠,借劍斬束薪。郵傳候遷拜,取次據要津。職掌任汶汶,頰舌徒龂龂。先朝好臺省,姑蘇有三陳。祚昔五下吏,危言觸宮鄰。察也代楊言,大呼愿致身。瓚丁高徐釁,屢蹶氣益震。遺言多卓犖,抗志懷苦辛。江河可回挽,芻蕘貴咨詢。長謠達當路,無謂吳無人。
路旁廂板烏椑樹。樹椑烏板廂旁路。
尋處甚陰陰。陰陰甚處尋。
縷絲千點雨。雨點千絲縷。
何若別情多。多情別若何。
兵洗金川永不波,
潢池跋扈竟如何。
良鄉近遠多黎庶,
歡喜都來聽凱歌。
城市居然似隱淪,小園間涉趣偏真。
花間徐步不驚鳥,竹里深藏如避人。
冒雨尋畦蔬甲媆,隨籬插樹土痕新。
蓬蒿滿徑荒蕪久,芋栗全收復不貧。
來無所來,去無所去。
瞥轉玄關,佛祖罔措。
一別名山五十秋,再來已是雪盈頭。山靈笑我疏頑甚,如此名山不數游。
才穿竹徑又松陰,踞石高談趣轉深。最是清人心意處,幾杵寺鐘出疏林。
墟里依依欲上煙,歸來已是夕陽天。好吟紅樹青山句,斟酌明朝再放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