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前韻再寄二首 其一
誰言溝澮淺,誰言滄溟深。
淺不如世態,深不如我心。
我心先齒老,不踏章臺草。
寄語知心人,故書足自飽。
誰言溝澮淺,誰言滄溟深。
淺不如世態,深不如我心。
我心先齒老,不踏章臺草。
寄語知心人,故書足自飽。
誰說田間小溝渠水淺,誰說大海的水很深。溝渠之淺比不上世間的人情冷暖,大海之深比不上我的內心。我的心比牙齒先衰老,不再涉足那繁華游樂之地。我要告訴知心的朋友,以往的書信足以讓自己感到滿足。
溝澮(kuài):田間的小溝渠。
滄溟:大海。
章臺草:章臺是漢代長安街名,多游樂之地,“章臺草”代指繁華游樂的場所。
故書:以往的書信。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能看出詩人經歷了世態炎涼,對世俗生活感到失望,從而創作此詩以表達自己的心境。可能是在社會動蕩、人際關系復雜的背景下,詩人渴望真摯的情感和寧靜的生活。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詩人對世態的批判和對內心寧靜的追求。其突出特點是語言直白、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廣泛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情感體驗和人生態度。
滎河不愛寶,龍馬負圖出。人文兆鴻濛,列點昭星日。皇覽契玄造,俯仰已致密。五行妙生成,八卦定兇吉。大哉周孔圣,以道相繼述。雖云六十四,萬匯始畫一。
溪流曲曲路盤盤,遠辱高人此駐鞍。別久忽驚詩骨瘦,飲多尚覺酒腸寬。茅齋雨積晴猶潤,竹徑云深夏亦寒。坐對棋枰遺世慮,不妨相與盡清歡。
生長白云巖,仙書宿所探。千金方不惜,百草味俱諳。采藥行山外,藏身住市南。獨抱文園病,逢君試一談。
春陽驅盡去年心,好共東風酒滿斟。君看長空孤鳥去,不堪萬古此消沉。
雞鳴視夜意常懸,亦念精神此格天。避殿玉書傳諫紙,退朝銀燭引經筵。氣機每出周防外,圣學多收感召前。國是老臣私過計,燮調還擬預更弦。
仙山百馀仞,振衣聊共登。陽林映昭晰,陰壑瀉璁琤。靈泓蟠玉虬,丹荑冒翠藤。霏霏縠霧斂,冉冉卿云升。棲遁皆真侶,摛掞盡高朋。雖非幔亭會,終使逸情增。
素手何亭亭,新妝儼明玉。誰憐絕代姿,歲暮倚空谷。
療人一例飲芒硝,再世華佗脈理高。舊鬼煩冤新鬼哭,終南山下草蕭蕭。
乞得明時多病身,歸來林下養天真。芒鞋竹杖未全老,藥灶酒壺隨分春。山寺遞傳鐘磬晚,田家收拾稻粱新。試窮溪上榴花洞,恐有桃源避世人。
送臘迎年越嶺梅,幾時隨驛過江來。上林桃杏矜顏色,已老東風寂寞開。三月都城雪卷沙,幽芳偏恨雜群花。九衢何處江南客,一笑相知越女家。東阡北陌競春游,弄雪翻云為少留。落去能無怨羌笛,折來端是亂鄉愁。安得繁英種滿園,風前月下共方樽。放歌起舞濃陰里,長使清香濯醉魂。可憐風雨逼流陰,無奈芳菲惱客心。暫引江南春入眼,不辭多擲袖中金。
庭前日日見蘭芽,誰把青山特地遮。雁影寂寥君又遠,歸期夜夜卜燈花。
晚云橫樹薄,寒雨入簾微。川凈魚堪數,人間鷺不飛。
黃鐘在龍筍,韜晦百年箴。鬧市白駒過,危亭春草深。新鶯無一唱,疲馬已成瘖。拍遍闌干問,寂時何處音。
江干秋氣高,木落帝子渚。永懷群彥集,清景契晤語。山南與山北,樂子豈無所。浮云日暮合,羌獨久延佇。翩翩雙黃鵠,千里奮一舉。勿以遐我心,而多憚修阻。
為想藏名地,增城勝富春。一出江門派,如乘寶筏津。煙波迷去棹,沙岸隱垂綸。誰是宮墻議,先朝憶老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