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槐逕弟賦亦愛
無私天地情,物我豈殊形。
此事關方寸,何人立戶庭。
一琴調舜曲,半壁寫西銘。
萬慮境常適,誰能羨獨醒。
無私天地情,物我豈殊形。
此事關方寸,何人立戶庭。
一琴調舜曲,半壁寫西銘。
萬慮境常適,誰能羨獨醒。
天地之情是無私的,人與萬物本質上并無不同。這其中的道理關乎內心,又有誰能真正堅守于自家門戶呢。彈著琴彈奏舜帝的曲子,在半面墻壁上書寫《西銘》。即使有萬千憂慮,心境也常常能安適,誰又會羨慕那獨自清醒的人呢。
殊形:不同的形態。
方寸:指內心。
舜曲:相傳舜帝時創作的樂曲。
西銘:北宋張載的一篇文章,宣揚儒家仁愛思想。
獨醒:出自屈原《漁父》“眾人皆醉我獨醒”,指獨自保持清醒。
由于缺乏具體信息,推測此詩創作于詩人對人生、自然有所感悟之時,可能當時社會存在一些紛擾,詩人借此詩表達自己的人生態度和精神追求。
這首詩主旨是宣揚一種豁達、超脫的人生態度,強調內心的堅守和對天地無私之情的領悟。其特點是語言質樸、觀點明確。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文人的思想和精神世界。
老去仍棲隔海村,夢中時見作詩孫。天涯已慣逢人日,歸路猶欣過鬼門。三策已應思賈讓,孤忠終未赦虞翻。典衣剩買河源米,屈指新篘作上元。
泉石清游一月間,風輕氣爽未驚寒。唱經云岫頻清梵,佞佛爐煙費紫檀。震澤魚肥聊獨酌,包山橘熟阻同看。歸來頓識南宗髓,寧見彌天釋道安。
法祖追洪烈,勤咨想治平。威行藩鎮戢,政一紀綱明。謀以明能聽,功因斷乃成。遠猷雖弗竟,亦不愧中興。
淮山二十里,秀色已在戶。舟車走梁宋,煙樹引吳楚。
日月苦短短,倏忽百年滿。古今浩茫茫,慷慨萬感長。不如飲美酒,驅愁消鬢霜。勞勞塵世內,沉醉知幾場。有子力耕稼,有婦供蠶桑。口吟白纻詞,手把黃金觴。哂彼輕薄兒,車騎誇輝光。
騎吹千山外,招尋總勝游。蒲觴飛別墅,桂楫競中流。日涌江心鏡,霞增海上籌。天顏欣咫尺,一望翠云裘。
春開冬開巖下花,朝虛暮虛溪里家。白帽漁郎衫色瘦,青裙樵女髻鬟丫。
客至輒命酌,為言花已開。青山長委髻,白骨舊生苔。不飲固癡絕,能詩宜數來。頗憂明日雨,紅紫落成堆。
與君同在少年場,知己蕭條壯士傷。可惜報恩無處所,卻提孤劍過咸陽。
上陽遲日千門鎖。花外流鶯過。一番春去又經秋。惟有深宮明月、照人愁。暗中白發隨芳草。卻恨容顏好。更無魂夢到昭陽。腸斷一雙飛燕、在雕梁。
城郭人民,倘公在、定應愁絕。試重拜、畫中巾扇,風流猶昔。運往欒公從罷社,情深羊傅徒沈碣。問當年、誰救越州災,今陳跡。荊棘遍,長安陌。蘭茝盡,靈均澤。黯江湖春去,憖留殘客。生死交存憐鶴舞,興亡事大悲鵑血。更桐花、蕉葉夢相逢,須眉碧。
他年勝踐歸林記,大半豪誇落蔡篇。快甚躍壺窺日月,淚疑枯海變桑田。觥船照客吹紅液,軒檻嬌春撲紫煙。到得無云剩寥廓,此身仍在鳥飛邊。
孟夏草木長,霜露憔悴之。藹藹堂前林,冬夏常如茲。嚴霜九月中,卓然見高枝。如何舍此去,白日掩荊扉。深谷久應蕪,此蔭獨不衰。黽勉六九年,懷此貞秀姿。常恐負此懷,未足為高棲。及時當勉勵,慷慨思南歸。親戚共一處,日夕歡相持。披榛步荒墟,登高賦新詩。坐止高蔭下,一觴聊可揮。從今至歲寒,縱心復何疑。
諸老鳴靴日上朝,有人幽處厭喧囂。江鄉十月稻成熟,茅屋一燈山寂寥。天不與生犀插腦,人今能幾寶圍腰。從吾所好寧相誤,洙泗壇荒有玉條。
遍游湖寺棹舟還,重理殘書逼小寒。衰鬢迎風似蒲柳,貧爐無火取槐檀。毫銖利祿回頭笑,翻覆人情洗眼看。癡鈍老人堪底用,故應衡宇自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