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洞霄登秀樓
暝色秀林霏,危樓挹翠微。
靜中知必壽,樂矣自忘歸。
道話清堪對,塵襟凈欲飛。
金丹在何許,我欲扣玄機。
暝色秀林霏,危樓挹翠微。
靜中知必壽,樂矣自忘歸。
道話清堪對,塵襟凈欲飛。
金丹在何許,我欲扣玄機。
暮色在秀麗的樹林中彌漫,我登上高樓攬取那青山翠色。在這寧靜之中我知道此地能讓人長壽,快樂得忘了回家。與道人清談令人神清氣爽,世俗的胸懷仿佛要洗凈飄飛。金丹在哪里呢,我想探尋其中的玄妙。
暝色:暮色。
挹:舀,這里有攬取之意。翠微:青翠的山色,也泛指青山。
道話:與道人交談。
塵襟:世俗的胸懷。
金丹:道教所煉的丹藥,認為服之可以長生不老。
玄機:深奧微妙的義理。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在游覽洞霄宮秀樓時,被周圍清幽的環境和道教氛圍所感染。當時社會可能對道教文化較為推崇,詩人在這樣的環境中,產生了對道教玄理的興趣,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對道教玄理的探索。其特點是意境清幽,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展現了當時文人對自然和宗教文化的關注。
官曹崇重難頻入,第宅清閑且獨行。
階蟻相逢如偶語,東洛池臺怨拋擲,移文非久會應成。
兩度竿頭立定夸,回眸舉袖拂青霞。盡拋今日貴人樣,猶憶洛陽千樹花。
心如止水鑒常明,見盡人間萬物情。雕鶚騰空猶逞俊,只恐重重世緣在,事須三度副蒼生。
分憂余刃又從公,白羽胡床嘯詠中。
彩筆諭戎矜倚馬,
若問騷人何處所,門臨寒水落江楓。
家聲烜赫冠前賢,時望穹崇鎮北邊。
身上官銜如座主,仍把天兵書號筆,遠題長句寄山川。
白衣曾拜漢尚書,今日恩光到敝廬。
再入龍樓稱綺季,遙想敬亭春欲暮,百花飛盡柳花初。
三千三百西江水,自古如今要路津。
月夜歌謠有漁父,
行到南朝征戰地,古來名將盡為神。
健筆高科早絕倫,后來無不揖芳塵。
遍看今日乘軒客,
煩君遠寄相思曲,慰問天南一逐臣。
久辭龍闕擁紅旗,喜見天顏拜赤墀。
三省英寮非舊侶,云母屏風即施設,可憐榮耀冠當時。
飄飏南陌起東鄰,
漠漠蒙蒙暗度春。
花巷暖隨輕舞蝶,
何處好風偏似雪,
隋河堤上古江津。
去國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岐。
重臨事異黃丞相,
桂江東過連山下,相望長吟有所思。
拋卻人間第一官,俗情驚怪我方安。
兵符相印無心戀,追呼故舊連宵飲,直到天明興未闌。
扁舟盡室貧相逐,
白發藏冠鑷更加。
遠水自澄終日綠,
風檣好住貪程去,
斜日青簾背酒家。
巫山十二郁蒼蒼,片石亭亭號女郎。
曉霧乍開疑卷幔,
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間來就楚襄王。
靜得天和興自濃,不緣宦達性靈慵。
大鵬六月有閑意,
唯應加筑露臺上,剩見終南云外峰。
東陽本是佳山水,
何況曾經沉隱侯。
化得邦人解吟詠,
落在尋常畫師手,
猶能三伏凜生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