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宣昭子游淮
幾年攜劍過邊城,非但譚兵善用兵。
果是胸中抱材氣,肯于紙上立功名。
事當著力機須敏,人匪知心語莫輕。
況有故交能刮目,此行端不負平生。
幾年攜劍過邊城,非但譚兵善用兵。
果是胸中抱材氣,肯于紙上立功名。
事當著力機須敏,人匪知心語莫輕。
況有故交能刮目,此行端不負平生。
多年來你帶著劍游歷邊城,不僅善于談論兵法還擅長用兵。你果然胸懷才華與氣概,怎肯只在紙上建立功名。事情關鍵處要著力且時機需敏銳,不是知心人言語不要輕易吐露。況且有故交能對你刮目相看,這一趟出行定不會辜負一生抱負。
譚兵:談論兵法。譚,通“談”。
著力:用力、盡力。
匪:通“非”,不是。
刮目:指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端:的確、確實。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社會可能處于動蕩或有戰事的時期。友人宣昭子有軍事才能且要前往淮地,詩人有感而發寫下此詩,表達對友人的鼓勵與期望。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并鼓勵其建功立業。突出特點是既贊美友人才能,又給予實用的為人處世建議。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體現了送別詩中除了惜別之情,還有對友人事業的期許。
陸羽不到此,標名慕昔賢。金瓶垂素綆,石甃湛寒泉。百汲甘寧竭,千金志不遷。真茶汎云液,一歠可延年。
除非真道誰能制,其制誰能違厥旨。大命集身綏萬方,日光之下皆如是。
行囊不辦買山資,問我先求贈別詩。有子入官心自足,任人生謗怒何為。門前舊種千竿竹,屋后新開五畝池。賓客未來風日好,乘閒獨釣大江湄。
城中山人常苦多,山中山人常苦少。我來杖策入山中,山人門外跡如掃。聞道長安方大索,髡鉗赭盡荷衣色。今朝司獄中書,昨日平津座上客。大國并容何事無,防川防口無乃渝。山人有山歸亦得,慎莫出走越與胡。
有地惟栽菊,無心種百花。泉香儗甘谷,徑僻是陶家。但得客常醉,何妨酒屢賒。物情與人意,相對樂年華。
仙館空青里,春船罨畫中。鷗波千丈雪,漁笛一絲風。
筼筜四面,坐聽秋庭院,時見流螢著書卷。是紅蘭小史,黃絹新辭,商略定,吹出品蘋洲笛管。夜窗應煮夢,換佩遙空,招得寒簧做芳伴。五色濯華箋,滴露然脂,知多少玉臺恩怨。算翠墨題香遍江湖,悵舊閣雙雷,故人天遠。
先生舊德在甘棠,故老爭留住草堂。湖上月明鷗鷺熟,山中雨過蕨薇香。數莖白發終難變,一日丹衷不可忘。出處獨翁全大節,千年青史有輝光。
閶闔門重啟,星辰地一隅。寂寥群籟動,慘淡百靈趨。劍佩當風亂,松楸上月孤。他年神武氣,或恐未荒蕪。
層巒月夕殷輕雷,一派銀河接上臺。海國年年春澤沛,作霖應爾是仙才。
誰謂秋月明,蔽之不必一尺翳。誰謂江水清,淆之不必一斗泥。人情旦暮有翻覆,平地倏忽成山溪。君不見桓公相仲父,豎刁終亂齊,秦穆信逢孫,遂違百里奚。赤符天子明見萬里外,乃以薏苡為文犀。停婚仆碑何震怒,青天白日生虹蜺。明良際會有如此,而況童角不辨粟與稊。外間皇父中艷妻,馬角突兀連牝雞。以聰為聾狂作圣,顛倒衣裳行蒺藜。屈原懷沙子胥棄,魑魅叫嘯風凄凄。梁甫吟,悲以悽。岐山竹實日稀少,鳳皇憔悴將安棲?
雨歇北風生曉寒,湍流初急進船難。路從螺蚌灣頭過,羨殺輕鷗臥石灘。
翁來謂有世間情,翁棄人寰一葉輕。白玉樓成金闕峻,步虛章就紫霄清。笑談烈焰懷飛壁,寂寞空潮自打城。大筆如椽石似玉,何人為與說平生。
赤腳醫生藥不靈,偕妻抱子就長程。電筒危徑雜螢火,蛙鼓荒丘伴獸聲。認路繞村心逼急,擋風遮日傘頻撐。歸途方半金烏落,百里倉皇只趲行。
伊吾維吾,甕牖繩樞。爰升其華,秋月冰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