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王寺
寺在眾山里,白云深更深。
不知行樂意,何似坐禪心。
護塔龍常在,倚松僧獨吟。
渡江前賜字,珍重到于今。
寺在眾山里,白云深更深。
不知行樂意,何似坐禪心。
護塔龍常在,倚松僧獨吟。
渡江前賜字,珍重到于今。
育王寺坐落于群山之中,白云繚繞,深邃幽遠。不知隨意行走的樂趣,與坐禪靜修的心境相比如何。守護佛塔的神龍常常在,倚靠著松樹有僧人獨自吟詩。當年渡江時皇帝賜予的御筆題字,至今仍被寺僧珍重保存。
育王寺:位于浙江寧波鄞州區五鄉鎮寶幢太白山麓華頂峰下。
坐禪:佛教修行方法之一,靜坐冥想。
渡江前賜字:推測是皇帝在渡江之前賜予育王寺的題字。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育王寺歷史悠久,是佛教名剎,詩人可能在游覽該寺時,被寺廟的環境和文化氛圍所感染,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育王寺的清幽環境和獨特氛圍,突出了寺廟的寧靜與神秘。其特點是意境營造出色,語言自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為后人了解育王寺的歷史文化提供了生動的資料。
淹薄徂年歲,離別忽在茲。寒城落木后,虛館殘鐘時。家在雙井上,心隨孤雁飛。落日布帆遠,青山尊酒移。蒼茫倚閭情,愴恍零雨詩。托身名教中,固應慎其儀。志尚豈不殊,情鐘自成悲。昔見已云晚,再會良無期。濯足彭蠡流,長歌高堂歸。鶴發喜垂涕,兒童問牽衣。野老借檄看,鄰女隔墻窺。田園各成熟,松竹仍參差。親故一在眼,雞黍相提攜。翻知在室樂,不恨為官遲。放浪成化遷,何用世俗知。
楚楚山禽好羽衣,小桃枝上立多時。樹頭樹底無金彈,且向東風自在啼。
雨珠蒙眼鏡,如戴碎玻璃。洗盡繁華色,催成落魄詩。清風生兩腋,冷氣入三尸。惟有摩登女,依然左衽之。
西林收雨鵓鳩靈,卷被開窗對曉晴。風日醉花花醉鳥,竹門啼過兩三聲。
季冬繁霜雪,塞草寒不菲。之子遵朔方,駕言即長岐。揚旌灞水北,促轡漁陽西。豈不念修阻,王程有嚴期。丈夫既策名,委身事驅馳。咨諏重將指,辛苦焉得辭。況君志遠游,夙昔攻文詞。上谷古雄鎮,幽并勢威夷。于焉寄慷慨,亦足宣遐思。豈若抱槧人,終年守金閨。鳴珂紫云闕,端簡白玉墀。通籍豈不佳,旅進曾何俾。古賢榮有事,去子行無稽。念惟羈愁中,復此相仳離。長風西北來,吹我雙鬢絲。高歌激清商,愿倒風前卮。
逆虜何時正典刑,久聞諸將擁彊兵。中原未雪十年恥,圣主自勞千里征。楚國群臣誰慟哭,杜陵野客自吞聲。君恩壓頂丘山重,命擲鴻毛未是輕。諸將年來已極榮,回看煙閣欠功名。八年猶未平淮甸,一戰那能復帝京。畎畝忠臣自憂國,閭閻小子妄談兵。憑誰決得天河水,一洗乾坤萬里清。
華發尋春喜見梅,一株臨路雪培堆。鳳城南陌他年憶,杳杳難隨驛使來。
東溟浩無極,云有扶桑木。根盤數百里,枝葉蔭旸谷。咸池若鼎沸,太陽方出浴。忽焉升中天,萬象無不燭。
南岳鐘靈第一流,崇階初入近龍樓。宮袍細拂金門曙,象簡頻沾玉露秋。預緝色絲脩袞職,早應喉舌贊皇猷。無由直北瞻儀宇,一臥滄江狎白鷗。
異鄉冬至又今朝,回首家山入夢遙。漸喜一陽從地復,卻憐群沴逐冰消。梅含露蕊知迎臘,柳拂宮袍憶候朝。多少故人承宴賞,五云堆里聽簫韶。
良宵不可度,佳客共清觴。河倒星光動,樓空海氣涼。疏砧低漢月,哀角落胡霜。誰聽機絲苦,年年在七襄。
袖手閑居德日新,靜安增伴四時春。君方入室慰此老,肯作浮陽愧古人。
留春百計總成非,綠萼無花攪絮飛。未嫁云英終漠漠,可來蕭史太依依。且磨意氣如塵渺,自任芭蕉靠雨肥。小月清梧孤對夜,吹頹一笛換寒歸。
高臥從矜林壑偏,秋來不寐似枯禪。搜吟豈是耽詩癖,卻飲非關乏酒錢。興至清芬憐菊晚,病來零落懼蒲先。坐深漸覺殘更盡,幾點疏星淡遠天。
東南文物弦歌地,忍見貔貅虎豹來。烽燧光騰霄漢赤,鼓鼙聲震石城摧。百年浩劫知難免,萬井流離劇可哀。日暮不堪翹首望,二龍山色戰云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