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即事
柴門斜對水,一逕鎖松蘿。
積雨溪流急,閑云山占多。
村莊留客飯,樵父教兒歌。
聽得田間語,安排收晚禾。
柴門斜對水,一逕鎖松蘿。
積雨溪流急,閑云山占多。
村莊留客飯,樵父教兒歌。
聽得田間語,安排收晚禾。
柴門斜對著溪水,一條小路被松蘿遮掩。久雨后溪水湍急,悠閑的白云大多被山巒占據。村莊留客人吃飯,樵夫教孩子們唱歌。聽到田間人們的交談,知道他們在安排收割晚稻。
柴門:用柴木做的門。
逕:同“徑”,小路。鎖松蘿:被松蘿纏繞、遮掩。松蘿,一種攀緣在松樹上的地衣類植物。
積雨:長時間下雨。
樵父:樵夫,打柴的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在游覽西溪時,被當地鄉村的寧靜生活和淳樸民風所吸引,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鄉村生活場景,突出鄉村寧靜、和諧、充滿生機的特點。以其清新自然的風格,在田園詩中別具一格,展現了鄉村生活的美好。
歲當己亥三月初,天子南幸鄢郢都。飛書走檄連日夜,藩司之使催皇夫。編氓土著簽不足,流居浮戶貼始敷。索資要賂弊難竟,私有里甲公吏徒。高原豎旗眾夫集,縣官領夫速行役。額夫四百征已辦,發票捉人尚村邑。城中杻械縶盈道,中男幼丁盡供籍。問之何物為此謀,校官署職明需求。赤金白銀惟意納,少者禁錮多即收。窮鄉下井寧得脫,苦刑痛笞無時休。絲毫公費非不有,簿冊夸張任其手。小民但圖免淹系,兒女何辭易升斗。君不見廣文昔時飯不足,仆妾年來厭粱肉。又不見蒼頭役卒衣舊鶉,夜半通賄人椓門。
三分春色一分強,風雨憂愁莫見妨。何幸山城官事少,且看溪路野花香。絲絲嫩綠垂流水,片片飛紅逐去檣。一日要須拚一醉,百年能醉幾千場。
韶光似酒著人濃,池館春殘柳絮風。花不耐愁春自去,鶯聲全在綠陰中。宿云惹雨膩如塵,濕盡薔薇一片春。鶗鴂恰鳴胡蝶懶,軫香惟惱扈芳人。
王孫春好游,云鬢不勝愁。離鴻暫罷曲,別路已經秋。山中桂花晚,勿為俗為留。
五馬朝天入紫薇,帝城重許攬芳菲。峨冠況切彤云出,得似金雞絢曉暉。
巖花垂露落涓涓,翠擁樓臺碧障天。曾是玉皇香案吏,望中猶擬御爐煙。
嵐起天邊雨,帆飛樹杪風。湖光與山色,倒影畫樓中。
何吏堪儒隱,御恩且故鄉。謾傳經世學,還有惠民方。江舸明秋月,征袍想御香。詩囊問題品,空愧爾師行。
秋深落葉埋芳徑,避亂人多向遠山。送客未嘗過谷口,蹇驢時見到云間。戶外西風欺病骨,籬邊新月照頹顏。一辭院事閒如許,又聽鼙聲早閉關。
懶性拙尤甚,掛冠當早休。滿懷清似水,涼月一天秋。
寥廓云天日月馳,山河變色是常規。且貪馀景猶堪戀,莫問繁陰曾幾時。霜已降,雪將飛。須行即去不依依。從容詩酒能如我,飄渺蓬萊便在茲。
三月正當初一日,驅馳王事上臨清。馬蹄蹤跡追風去,錦服聯翩照日明。花不知名隨路發,鳥如相識向人鳴。行行西出榆林外,才過長亭又幾程。
小隱嚴陵下,當年得孟光。里師為婦順,子慶事親長。洲橘應還熟,庭萱遂不芳。他年冠蓋會,來看伏牛岡。
洛陽三月春風起,吹落南園桃與李。紛紛飛逐馬蹄塵,不學芙蓉抱霜死。張家女兒夫蚤亡,間關戎馬隨姑嫜。當年紅顏若桃李,即今白發如秋霜。百年世事隨流水,留得芳名照青史。君不見東家桃李移西家,年年歲歲開春花。
山藤花開紅映衣,看山藉草遲遲歸。錦石無人溪水下,隔花刺船鸂鶒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