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頤齋詩筒走寄 其三
綠陰團里和吟聲,幽事相關雨未晴。
莫把越秦分異見,要知李杜是同盟。
提壺沽酒墻頭報,布谷催耕屋背鳴。
滿目云山猶好在,何時雞黍薦藜羹。
綠陰團里和吟聲,幽事相關雨未晴。
莫把越秦分異見,要知李杜是同盟。
提壺沽酒墻頭報,布谷催耕屋背鳴。
滿目云山猶好在,何時雞黍薦藜羹。
在綠樹成蔭的地方應和著吟詩聲,與清幽之事相關而雨還未停。不要用不同的見解區(qū)分彼此,要知道李白和杜甫是志同道合的。提壺鳥在墻頭報信說可以去買酒,布谷鳥在屋背啼叫著催促耕種。滿眼的云山依舊美好,什么時候能準備好雞肉黍飯和野菜羹來招待友人呢。
頤齋:可能是作者友人的書齋名或友人的別號。
詩筒:古人盛詩稿的竹筒。
越秦:春秋時越國和秦國,常用來比喻疏遠隔膜。
李杜:指李白和杜甫。
提壺:鳥名,其鳴聲似“提壺”,古人認為它的叫聲是在提醒人去買酒。
布谷:鳥名,其叫聲似“布谷”,常被視為催耕之鳥。
雞黍:指農家待客的豐盛飯食。
藜羹:用藜菜做的羹,泛指粗劣的食物。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創(chuàng)作于詩人處于鄉(xiāng)村生活的時期,當時社會或許相對安定,詩人在寧靜的鄉(xiāng)村環(huán)境中與友人以詩唱和,有感而發(fā)創(chuàng)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鄉(xiāng)村生活的喜愛和對友人相聚的期待。其突出特點是意境清幽,語言質樸且富有生活情趣。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xiàn)了當時文人的生活情趣和詩歌創(chuàng)作風貌。
南山之麓上腴田,當守犁鋤業(yè)瑪遷。昨日三山降除目,長沮同拜地行仙。
案牘銷塵海,此君方外期。樹人無剪伐,退食伴委蛇。密籜云中見,疏篁雨后宜。千年字不滅,只有汗青知。
青林的皪珠月明,有蜩夜棲安不驚。吸風飲露高且清,忽焉有物來相仍。扼吭拊背施五兵,失聲長號死復生。命已絕兮猶力爭,我方撫卷臨前楹。聞之惻然起再行,脩翎廣顙金簧聲。須臾已復不得矜,弱肉強食神所憎。六王已畢秦亦傾,臨危欲援力不能,豈獨此蜩傷我情。
雪嶺云岡望吉州,霜飛玉潔炫凝眸。黃堂屢聽鳴琴者,萬斛冰泉瀉碧秋。行盡高山涉水涯,仙家縹渺隔明霞。揚鞭笑指桃源路,不用扁舟溯落花。澗壑昂藏郁翠松,半空清響伯夷風。頑廉懦立知誰聽,夜雪深關驟玉驄。
乘槎上天去,星河風露涼。拾得支機石,珊瑚二尺長。
阡陌盡處深林翠。落葉滿徑若幽隧。高木繁柯日乃蔽。時當亭午光影碎。獸矢蛇跡隱可悸。束衣曳杖勉而致。行二三里忽豁地。棚屋數間錯落置。竹竿為椽茅為被。墻壁斑斕皆雨漬。主人揖首喜客至。言語不通茶果備。檐下雜坐清風細。野花爛漫鳥鳴媚。少年過門呼其類。曬場蹴鞠仆相繼。黢面赤腳笑聲肆。如我童年心足憩。須臾天暗日將逝。辭屋穿林歸城市。華燈光彩交相織。車塞人堵聲如沸。回首向來路難記。桃源杳然人所棄。流離顛沛嗟吾志。三十年來非耶是。
初作眉頭皺,還成簟面斑。小風來不住,織遍一池間。
少陽用事春猶淺,道傍死人春不管,丞相停車問牛喘。君不見陳平辯,周勃免,誰曾問春淺深牛近遠。
千卷自于花下發(fā),一尊時向竹邊開。門前車馬如流水,別有高人策杖來。
柳絲拂帽絮飛黃,又結蒲符近午觴。世亂關心尋樂少,家貧迫我著書忙。輪蹄歲月人如夢,湖海飛騰意已忘。且與兒童分果餌,征誅漁釣雨蒼茫。
皋比久矣罷橫經,山澤蕭條賦獨醒。未許馮唐頭已白,卻憐阮籍眼頻青。江關月落悲鴻雁,水國風高墮鹡鸰。咫尺天臺歸路近,紛紛黃菊滿籬扃。
太白山根秋夜靜,亂泉深水繞床鳴。病來空館聞風雨,恰似當年枕上聲。山木漂搖臥弋陽,因思太白夜淋浪。西窗一榻芭蕉雨,復似當時水繞床。
寂寥杯酒獨酣歌,萬里來尋意若何?久盡梅花無好景,乘君一欲訪星河。
分桃斷袖絕嫌猜。翠被紅裈興不乖。洛浦乍陽新燕爾,巫山行雨左風懷。手攜襄野便娟合,背抱齊宮婉孌懷。玉樹庭前千載曲,隔江唱罷月籠階。
貳師將軍破西域,佳種傳來滿中國。上林苑里栽更多,銓曹遺老曾親食。愛茲品味珍且長,朝回墨灑云煙香。盤柯蔓衍交密葉,結實磊落垂?jié)夤?。恍如青油帳幕攢翠羽,又如黑水晶珠貫金縷。清宵凝露墜龍須,白晝騰霜籠馬乳。戴君得之拱璧同,求題愧我非詩翁。解酲不羨魏文帝,奉母空懷陳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