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寺
鐘鼓蕭條久,誰從此地來。
僧房無戶牖,佛面有塵埃。
碑斷眠荒草,廊空長綠苔。
鵂鹠并蝙蝠,時或此徘徊。
鐘鼓蕭條久,誰從此地來。
僧房無戶牖,佛面有塵埃。
碑斷眠荒草,廊空長綠苔。
鵂鹠并蝙蝠,時或此徘徊。
鐘鼓聲寂寥許久,不知誰從這里經過。僧房沒有門窗,佛像臉上布滿塵埃。斷碑橫臥在荒草中,空蕩的走廊長滿綠苔。鵂鹠和蝙蝠,時不時在這里徘徊。
戶牖:門窗。
鵂鹠:一種貓頭鷹。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可能是詩人在游歷過程中看到荒廢的寺廟,有感于寺廟曾經的輝煌不再,結合當時社會的滄桑變化而創作,反映出世事無常。
這首詩主旨是借廢寺的破敗景象抒發世事變遷之感。其突出特點是白描手法的運用,生動展現廢寺荒涼。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重大影響力,但體現了詩人對生活細致的觀察和對歷史變遷的思考。
斷云疏雨梧桐院,更零落、閑花片。一徑芳苔隨步軟。櫻桃紅滴,芭蕉綠展,蛺蝶深深見。薰風又逐年光轉,手把輕羅小團扇。新霽暮天澄碧遠。曲欄干外,一雙飛燕,斑竹垂簾卷。
昔有神仙者,羨門及松喬。噏習九陽間,升遐嘰云霄。人生樂長久,百年自言遼。白日隕隅谷,一夕不再朝。豈若遺世物,登明遂飄飖。
菜根慣咬著芒鞋,便是津梁一世材。六月雨行緣底事,一身不惜惜人才。我把尊賢榜舊堂,懷人忽至喜如狂。緣何不肯留城府,虛著新成八尺床。
為耽幽勝步徐徐,步步回頭勝有馀。剔遍懸崖摹石刻,搜殘古剎下籃輿。丹萸白菊添幽契,碧蘚蒼苔見斷書。擬向山僧乞半榻,他年長伴遠公居。
江山縣中山木蒼,颯颯風林開豫章。嶺石細通閩鳥道,澗流斜帶楚人鄉。青天岸幘時行郭,白日彈琴不下堂。同學共知年少志,豈將書劍負行藏。
千年一遇舜南巡,山獻祥云水獻珍。后土別無堪效意,百船裝出玉嶙峋。
望山山可憐,到山已忘山。問我到山意,此意亦忘言。忘言是忘我,安知山為大。山上不屬山,空中一鳥過。
不覺年華似箭流,朝看春色暮逢秋。正嗟新冢垂青草,便見故交梳白頭。雖道了然皆是夢,應還達者即無愁。破除生死須齊物,誰向穹蒼問事由。
秀才覓火和煙得,長沙賣石著云饒。欲知千佛居何土,贏得詩禪價轉高。
聞說平戎仰圣威,玉門關外馬如飛。貔貅踏破天山雪,笳鼓聲中奏凱歸。
猗蘭在空谷,蕭蕭汎幽香。白石與偕處,翠筱時在傍。寂寞意不失,塵俗已相忘。但惜無人知,徒然負孤芳。
小姑彈寶瑟,大姊織流黃。獨立朝霞里,雙流白日光。何曾窺宋玉,不肯作王嬙。一代紅顏盡,高樓恨未央。雙燕歸何處,樓臺久不春。云疑飛髻女,月是弄珠人。玉佩捐湘浦,羅衣絕塞塵。琵琶彈馬上,嗟彼去和親。
樂耕門外草如茵,繞岸花開白似銀。如此風光真樂土,不須更覓武陵津。過盡山莊與野橋,新秧萬頃綠齊腰。南樓幾日蕭蕭雨,又長東郊一尺苗。竹園稻屋自成家,破曉兒童踏水車。萬綠叢中紅一片,隔籬幾樹刺桐花。大肚山前大海西,嵚崎道路古來迷。緣堤一帶相思樹,日為行人送馬蹄。
天假支離養,人懷寂寞慚。衰容行得老,苦節遂無甘。飛鳥惟宜下,疲驢詎可驂。吾生知所守,嘲客勿多談。
骨肉零丁數十人,年年相別少相親。幾番書去情難盡,今日兄來說始真。家國獨嗟千里遠,江湖誰念一官貧。何時擬著東山屐,醉倒松花酒幾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