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
東客從來過虎丘,橘花渡口維扁舟。
闔閭宮殿不可見,但對古塔寒颼飗。
憶昔夫差全勝日,水犀十萬橫吳鉤。
楚山既掘荊人冢,越嶺仍將句踐囚。
豈謂西施能破國,誰知麋鹿上臺游。
唯有吳王在時月,夜深閑照劍池頭。
東客從來過虎丘,橘花渡口維扁舟。
闔閭宮殿不可見,但對古塔寒颼飗。
憶昔夫差全勝日,水犀十萬橫吳鉤。
楚山既掘荊人冢,越嶺仍將句踐囚。
豈謂西施能破國,誰知麋鹿上臺游。
唯有吳王在時月,夜深閑照劍池頭。
我這個東來之客曾到虎丘游覽,在橘花飄香的渡口系好小船。闔閭的宮殿已無處可尋,只面對古老的虎丘塔感受寒風凜冽。回憶當年夫差全勝之時,十萬水軍手持吳鉤橫列江邊。楚山已被挖掘了荊人的墳墓,越嶺又囚禁了越王勾踐。誰說西施能讓國家滅亡?怎知麋鹿真的在宮臺上游蕩。只有吳王在世時的明月,深夜里靜靜照在劍池上頭。
維:系,拴。扁舟:小船。
闔閭:春秋時吳國君主,夫差之父,曾敗楚入郢,后為越王勾踐所傷而死。
寒颼飗(sōu liú):寒風凜冽的樣子。
水犀:指披水犀甲的水軍,或代指精銳水軍。吳鉤:吳地所制的彎刀,此處代指兵器。
句踐:即越王勾踐,曾被吳王夫差擊敗,后臥薪嘗膽滅吳。
麋鹿上臺游:化用《史記·淮南衡山列傳》“臣聞子胥諫吳王,吳王不用,乃曰:‘臣今見麋鹿游姑蘇之臺也’”,喻指吳國滅亡、宮苑荒廢。
劍池:虎丘名勝,傳為吳王闔閭藏劍處,或說為其墓門所在。
此詩當為詩人游歷蘇州虎丘時所作。虎丘為春秋吳國王室故地,多藏歷史遺跡(如劍池、闔閭墓傳說)。詩人面對古跡,追憶吳越爭霸的興衰(闔閭破楚、夫差敗越又亡于越),借古抒懷,感慨歷史變遷之不可逆。
詩以“過虎丘”為線索,由眼前景(古塔、渡口)引出對吳越歷史的追憶(闔閭、夫差事跡),再以“麋鹿游臺”的典故點出亡國之痛,最終以“吳王時月”的永恒反襯人事無常。主旨鮮明,借古鑒今,是一首典型的懷古詩。
山館留君才一月,梅花無數倚霜晴。垂簾幽閣團云影,貯火茶爐作雨聲。深竹每容馴鹿臥,青山時與道人行。歸舟載得梁溪雪,惆悵鄰雞月四更。
特向詩禪覓一參,秦郵寺里聽雄談。政成洛北官方滿,家近淮南路熟諳。春日竹窗多雅趣,暮年蔗境有馀甘。超然跳出塵籠外,風月招邀興倍堪。
六圩橫渡水天間,浪卷西風濕醉顏。北固枕江江欲斷,鳥云一片大于山。
家有田廬泖水東,門前九朵翠芙蓉。鄰翁報我田官至,明日花朝候勸農。
青林帶平楚,雜坐惟漁樵。回看萬峰里,一徑入中條。
相見一如故,追回皓首前。明窗高院里,小艇石溪邊。規范窺天理,超流探自然。劍光猶磅礡,執手話丁年。
中宵緹室吹葭管,候曉玄堂駕鐵驂。天子迎陽疏玉戶,群方獻壽拜金函。預占黃道卿云見,漸覺朱城淑氣含。擬欲從君觀盛典,使星猶自滯周南。
獨對昏燈守歲闌,今宵西俗例狂歡。前賢詩卷憂時淚,感舊情懷欲雪天。收短信,報平安,不成一事又經年。頭顱真悔無名白,辜負星娥另眼看。
幽意杳無際,馀香襲故書。祗便公事簡,端愛世緣疏。淺飽炊晨飯,新肥摘露蔬。草亭閒隱幾,習靜似林居。
明朝山北山南路,各自逢人話勝游。
聞道山人廬阜去,遠從西蜀陟崔嵬。舟行五月瞿唐險,天入三巴鳥道回。蘭若清猿聞苦竹,袈裟細雨憶黃梅。玉泉智者還相見,應說鄉人海上來。
天下蒼生望,朝端百辟師。辭榮如棄躧,得道去乘箕。無復臨雍問,空馀罷市悲。會書廊廟語,世世奉蕭規。第五廉莫比,留侯功不居。遺風何峻極,雅尚得沖虛。平昔常開閣,深慚晚曳裾。千金論一字,永慨袖中書。
陟彼高丘,言望新城。煙焰勃烈,金鐵鏘鳴噫。豺虎狉狉,啖人肝腦。陰風薄云,僵尸橫道噫。彼奔曷從,楫人相仇。牽衣蹈河,骨肉漂流噫。負載橐囊,牛羊交馳。號哭振野,俘系累累噫。孰繁生息,而玩厥虞。城壘葺矣,而無人乎噫。曰予有弟,孰往訊旃。河不可馮,淚下如泉噫。白日下照,幽幽其光。孰訴上天,爾民卒癢噫。
蒙莊曠達士,魯連倜儻生。不徼一時利,乃有千載名。雎澤務詭譎,儀秦尚縱橫。反復弄小技,于道未為貞。圣賢久不作,余生復何營?賴有白鷗鳥,可與忘世情。
落日池上小舟,浦口相迎白鷗。何處高人垂釣,百年吾道滄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