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筆賜字詩
皇華使者臨清晨,手開寶軸香煤新。沿名與字發深旨,宸毫灑落奎鉤文。
精神高遠照日月,勢力雄健生風云。混然氣質不可寫,乃知學到非天真。
緘藏自語價希代,誰顧四壁嗟空貧。臣聞帝舜優圣域,臯陶大禹為其鄰。
吁俞敕戒成典要,垂覆后世如穹旻。陛下仁明如舜禹,豪英進用司鴻鈞。
臣襄材智最駑下,豈有志業通經綸。獨是丹誠抱忠樸,常欲贊奏上古珍。
又聞孔子春秋法,片言褒貶賢愚分。考經內省不自稱,但思至理書諸紳。
乾坤大施入洪化,將圖報效無緣因。誓心愿竭謨謀義,庶裨萬一唐虞君。
皇華使者臨清晨,手開寶軸香煤新。沿名與字發深旨,宸毫灑落奎鉤文。
精神高遠照日月,勢力雄健生風云。混然氣質不可寫,乃知學到非天真。
緘藏自語價希代,誰顧四壁嗟空貧。臣聞帝舜優圣域,臯陶大禹為其鄰。
吁俞敕戒成典要,垂覆后世如穹旻。陛下仁明如舜禹,豪英進用司鴻鈞。
臣襄材智最駑下,豈有志業通經綸。獨是丹誠抱忠樸,常欲贊奏上古珍。
又聞孔子春秋法,片言褒貶賢愚分。考經內省不自稱,但思至理書諸紳。
乾坤大施入洪化,將圖報效無緣因。誓心愿竭謨謀義,庶裨萬一唐虞君。
清晨,皇帝的使者到來,親手打開珍貴的卷軸,上面新寫的字跡散發著墨香。皇帝御筆題寫名字并蘊含深意,那字跡如奎星般灑落。其精神高遠可與日月相照,氣勢雄健能生風云。渾然天成的氣質難以描繪,由此可知這是學識所致而非天生。我把它珍藏起來,自語這是稀世珍寶,哪還會在意家中四壁空空的貧困。我聽說帝舜處于圣賢之境,皋陶、大禹是他的賢臣。他們之間的相互告誡成為經典,流傳后世如天空般廣闊。陛下您仁明如同舜和禹,任用豪杰來掌管國家大事。我蔡襄才智最為低下,哪有志向和能力去經天緯地。只是一片赤誠忠心,常想進獻上古的良策。又聽聞孔子作《春秋》,用片言就能區分賢愚。我自省不敢自夸,只想著把至理名言寫在衣帶上。天地的恩澤融入宏大的教化,我想報效卻沒有機會。我發誓愿竭盡謀略之義,希望能對陛下有萬分之一的幫助。
皇華使者:指皇帝的使者。
寶軸:珍貴的卷軸,這里指皇帝御筆題寫的字。
香煤:墨。
宸毫:皇帝的筆墨。
奎鉤文:指皇帝的御筆字跡,奎星是二十八宿之一,古人認為奎星主文章。
緘藏:收藏。
希代:稀世。
臯陶(gāo yáo):舜帝時的賢臣。
吁俞敕戒:指君臣之間的相互告誡。
典要:重要的法則、經典。
穹旻(qióng mín):天空。
司鴻鈞:掌管國家大事。
駑下:才能低下。
經綸:治理國家的抱負和才能。
丹誠:赤誠之心。
春秋法:指孔子作《春秋》時用微言大義褒貶人物的筆法。
書諸紳:把話寫在衣帶上,意為牢記。
洪化:宏大的教化。
謨謀義:謀略之義。
裨:補益。
此詩是蔡襄得到皇帝御筆賜字后所作。蔡襄在宋仁宗時期為官,宋仁宗對他較為賞識。皇帝御筆賜字是一種恩寵,蔡襄借此詩表達對皇帝的感激以及自己愿為朝廷效力的決心。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皇帝御筆賜字的感激和愿為朝廷效力的忠誠。其特點是語言典雅,用典豐富,體現出較高的文化素養。在文學史上雖不是特別突出的作品,但反映了當時臣子對皇帝恩寵的態度和忠誠的情感,具有一定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一劍西來又蒯緱,空馀逸氣凜橫秋。羈情正類南飛鵲,生事渾隨萬里鷗。歲晚已驚霜入屨,夜寒唯有月當樓。四方八表男兒志,留滯江干恐白頭。
巖壑深藏一徑幽。幾株霜下葉,恰宜秋。驚風忽起暮云愁。凋零急,獨自恨悠悠。匹馬萬山偷。蠶叢經極險,度邊州。難將此意畫中收。聊著我,拄杖白蘋洲。
中外周旋閱幾年,清忠一節可箋天。歷階而上公卿易,拂袖以歸韋布然。霅上人稠難買屋,江頭路穩好行船。夢回落月應相憶,猶有征人在漢邊。
趙州有四門,門門通大道。玉泉有四路,路路透長安。門門通大道,畢竟誰親到。路路透長安,分明進步看。歲晚未歸客,西鳳門外寒。
夜靜莫吟奇險句,恐驚明月墮波寒。
舊學資開濟,深心念始終。彭年供閱世,漢鼎慭馀功。跋涉忘衰暮,綢繆見至忠。堂堂青史在,希遇古誰同。朝露傷元祐,殘陽感義熙。白頭天所相,晚節世猶持。玄素回天愿,端明大雅詩。丹書陳在幾,望呂一凄其。世換空耆舊,公希大父行。虛衷逾敬禮,引坐愧文昌。京國交期遠,行園直日長。從龍馀幾在,回首涕浪浪。
萬里江山一褐裘,十年蹤跡并萍浮。囷禾誰展周郎指,負米長懷季路憂。書劍未酬平昔志,水云空結異鄉愁。悠悠萬事書空足,獨立西風自點頭。
淳熙公論盛槐門,文獻依然故笏存。晉世昔聞期畢萬,魯人今喜見臧孫。交游半是清流望,趨向難為俗子論。久客諸侯寧郁郁,公卿元自出藩垣。
無雙詩客到江干,愿借明珠一顆觀。
千秋幾丙子,絕代一東坡。置酒為公壽,年年逸興多。老嫌金帶重,客愛紫裘歌。一笑風流在,花枝發醉哦。髯翁生自華嚴界,不借仙家七返丹。異代逢辰原不隔,窮冬嘉會自成歡。身閒從識幽居味,詩小猶回大海瀾。笑我多情華發早,蹉跎終是戀高寒。
卿卿。與花同表名。蘭秀蕙芳,華萼簇桃英。含笑自擎團扇,飐風羅帶輕。回首綺筵,惆悵不勝情。
留臺雄峙渚宮邊,江漢中間別一天。號令半皆歸后務,規模幾不減中權。況從席上分鄒湛,細向樓頭訪仲宣。為報荊人好相慶,幕中無事帥垣賢。
靈山話,曹溪指,放過初生斫額底。未問龍眠老古錐,昨夜三更轉向西。
群山起伏朝靈岳,恰似千官奉至尊。吳蜀未平宜假手,愿將馀力致乾坤。
君見淮頭尚可為,勿言蚌鷸正相持。再三國計當加備,第一人材最切時。面目山林還爾我,精神帷幄舍渠誰。登樓若也披輿地,為借前籌試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