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越
尺一除書與會稽,陋儒何以報天輝。
豈惟大幕張紅旆,更得全家住翠微。
千騎晚隨龍節去,一帆春送鹢舟飛。
支離莫道攘空臂,乞得越州金印歸。
尺一除書與會稽,陋儒何以報天輝。
豈惟大幕張紅旆,更得全家住翠微。
千騎晚隨龍節去,一帆春送鹢舟飛。
支離莫道攘空臂,乞得越州金印歸。
接到任命我去會稽任職的詔書,我這淺陋的儒生如何報答天子的恩輝。不僅能在軍中大帳張開紅色旗幟,還能讓全家住在青山之中。傍晚眾多騎兵跟隨我持節而去,春日里帆船如鹢舟輕快地飛駛。不要說我年老體衰無所作為,我如今可是求得越州的官印而歸。
尺一除書:指詔書,古代詔書用一尺一寸長的木板書寫。除書,拜官授職的文書。
天輝:指天子的恩寵。
大幕:軍中帳幕。紅旆:紅色的旗幟。
翠微:青翠的山色,也泛指青山。
龍節:古代使臣所持的符節,這里指官員的儀仗。
鹢舟:船頭畫有鹢鳥的船,后泛指船。
支離:指身體衰弱、行動不便。攘空臂:形容人無所作為。
越州:今浙江紹興一帶。金印:指官員的印信。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推測是詩人接到去越州任職的詔書后所作。當時詩人可能久盼機會,得到任命后心情愉悅,有感而發寫下此詩,以表達對天子恩遇的感激和對新任職的期待。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獲任越州官職后的感激與欣喜。特點是將莊重的官場場景與閑適的生活場景相結合,情感表達真摯。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反映了當時文人獲官后的普遍心態。
誰將濃墨寫疏寒,秋意蕭蕭玉一竿。絕似湘妃祠下過,篷窗半掩雨中看。
孤峰遠插白云間,秀竹長松相對閑。聽得菱歌人欲近,不知猶隔法華山。
唐帝行宮有露臺,礎蓮幾度換春苔。軍容再向蠶叢狩,王氣遙從駱谷來。萬里山川神駿老,五更風雨杜鵑哀。始知蜀道蒙塵駕,不及胡僧渡海杯。
拈筆思穹蓋,茫茫響玉珂。松煙翻異氣,素練起洪波。劍舞催霜勢,云崩振鶻窠。騰挪超八法,蒼頡醉應訶。
南園草色映堤新,小徑鶯聲過雨頻。花萼池邊裁雅詠,芝蘭庭下玩芳春。溪桃笑日攀游騎,岸柳和煙罥舞人。家醞自堪成一醉,不須酤酒過西鄰。
屈折金石瘦,偃蹙虬龍怒。蕭然少生意,端為根中蠹。歲晚風號寒,瑯玕半吹折。雖殘棲鳳枝,終抱凌霄節。疏筠輕帶粉,老葉飽經霜。試問枝頭實,何年集鳳凰。解籜能幾日,成陰不待春。天然為誰笑,風露一枝新。土潤引新萌,虬鞭獨處行。此君人不厭,何惜滿林生。養就籜龍兒,斕斑角未齊。斧斤休縱手,會看拂云霓。
盡日倚危闌。觸目凄然。乘高望處是居延。忍聽樓頭吹畫角,雪滿長川。荏苒又經年。暗想南園。與民同樂五門前。僧院猶存宣政字,不見鰲山。
不隨紅雨畫闌春,長趁漁衰起白蘋。晴拂太虛云影亂,暝牽波底月鉤新。漂搖萍葉沉香餌,勾引蘆花落醉裀。莫笑扁舟湖海窄,一竿吹盡利名塵。
湖北湖南天水寬,道人付此一毫端。魏郎得之不自供,要遺西山老眼看。
急雨初收山吐云,清溪曲曲抱煙村。拋書午枕無人喚,歸夢真疑雀噪門。
雨過芳郊濕,踏春攜屐行。四山青入畫,眾樹綠成城。岸柳緣溪曲,野花沿路生。東風聽啼鳥,多半不知名。
裊裊飛猿下翠林,洞門花密晝長陰。松風吹盡人間事,不使興亡上客心。
君不見杏花東風得意時,曲江千枝萬枝雪。爭如阿蘭若邊一株樹,獨立亭亭媚春月。欲言不言如有情,欲墮不墮態自生。輕盈乍怯霓裳舞,阿娜疑驚玉笛聲。清尊綠酎催未已,翻遣窮愁醉中起。萬事玄都觀里桃,一身安豐道傍李。片片飛花點接?,墻陰覆井日平西。酣來一枕江南夢,莫遣流鶯恰恰啼。
世人重顏色,顏色如秋蘭。蘭氣隨風散,蘭花開后殘。眼見花開盡,香散秋風寒。獨坐觀榮瘁,流泉空潺潺。此意難為言,人外君自看。枯骸舊顏色,舊人今不識。新人即舊人,恩怨豈當憶。
因羞強正釵,顧影時回袂。非關善留客,更是嬌夫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