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湖北崦人家
柴門映石柟,茅屋似僧庵。
蠶候家人熟,耕時父老諳。
設罝當兔徑,添竹護魚潭。
賽雨鳴簫皷,迎神向水南。
柴門映石柟,茅屋似僧庵。
蠶候家人熟,耕時父老諳。
設罝當兔徑,添竹護魚潭。
賽雨鳴簫皷,迎神向水南。
柴門掩映著石楠樹,茅屋就像僧人居住的庵堂。養(yǎng)蠶的時節(jié)家人們都很熟悉流程,耕種的時候老人們也都精通農事。在兔子經常經過的小徑上設置捕獸的網,增添竹子來保護魚塘。為求雨舉行祭祀,吹簫打鼓,到水南去迎接神靈。
北崦(yān):山的北面。
石柟(nán):即石楠,一種常綠灌木或小喬木。
蠶候:養(yǎng)蠶的時節(jié)。
諳(ān):熟悉。
設罝(jū):設置捕獸的網。
賽雨:為求雨而舉行祭祀活動。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的內容來看,應是詩人在游覽鄉(xiāng)村時,被鄉(xiāng)村的自然景色和百姓的生活所吸引而創(chuàng)作。當時鄉(xiāng)村的生產生活方式相對傳統(tǒng),人們依靠農耕和養(yǎng)蠶等活動維持生計,同時也保留著一些傳統(tǒng)的祭祀習俗。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鄉(xiāng)村生活場景,展現(xiàn)鄉(xiāng)村的寧靜與質樸。其突出特點是白描手法的運用,生動地再現(xiàn)鄉(xiāng)村生活。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為我們了解古代鄉(xiāng)村生活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爐香拂座月窺檐,帶玉袍緋列貴閹。為報四臣宣巳至,近前輕揭翠旃簾。
月窗青錦麝塵寒,夢繞煙條露蕊看。但覺身輕似蝴蝶,種香風物異槐安。
東林薄酒試新嘗,中有松花膩粉香。遣送潁川陳有道,書齋渴飲勝茶湯。
九重蕡燭照簾櫳,三殿乘輿去賀冬。金面垂慈多喜色,史官書瑞奏年豐。
白玉堂前一樹梅,先于城外百花開。物情似與閑相稱,又惹東風意緒來。
云飛大野曉模糊,水國微茫一雁呼。風起四檐翻玉樹,天移萬象入冰壺。子卿持節(jié)終歸漢,裴相乘虛急破吳。五稼從茲兆豐稔,老農爭說往年無。
白首幽棲只一區(qū),恥將名姓世人呼。讀書借得村中社,歲勝看將壁上圖。地僻絕來高士駕,家貧先辦縣官租。山廚不問炊煙少,猶向桑間飯餓夫。
錦城真演臺城劇,炊煙幾家青裊。堞雉圍云,籠鶧斷粒,寖要蒼苔生灶。斜陽下了。算辟谷仙緣,者番修到。何物撐腸,五千文字理殘稿。村舂聽久絕響,怕山登飯顆,依樣人少。索到長安,乞如顏令,尚記承平年少。秋懷耐老。盡米汁參禪,醉還同飽。唱罷糧沙,戰(zhàn)云天未掃。
保心如止水,為行見真書。
蕭蕭山下人,閉門衣裘單。春心動溪谷,曉起捫松看。
春事憶松江,江上花無數(shù)。一枕匆匆醉夢中,芳草臞庵路。攜手度虹梁,洗眼看漁具。鹽豉莼羹是處無,早買扁舟去。
水榭山林向夕幽,笛聲遙在木蘭舟。江空處處多明月,不用相尋秉燭游。
函關度青牛,生在空桑中。藁砧未刀頭,妾身變山峰。三年化為碧,是血本來紅。古來埋直氣,曾見吐長虹。
幾千城市此山林,搆得行窩趣轉深。紫陌斜連青嶂路,紅塵獨結白云心。洛春每向環(huán)中探,顏樂時于瓢外尋。老我自憐多野興,何時石上聽鳴琴。
相見凄涼色,孤懷風雨天。黃金交易薄,清鏡老堪憐。馬出燕南路,家臨濟北田。送君一長嘯,高鳥沒蒼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