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同趙東閣西里諸公山行聞鶑分韻得隔字
今日天氣清,聊試登山屐。
共看云外峰,分坐澗邊石。
絕境不逢人,啼鶑似留客。
一聲無處尋,還被青林隔。
今日天氣清,聊試登山屐。
共看云外峰,分坐澗邊石。
絕境不逢人,啼鶑似留客。
一聲無處尋,還被青林隔。
今天天氣清爽,我姑且穿上登山鞋去登山。大家一起觀賞云外的山峰,各自坐在山澗邊的石頭上。這幽絕之境遇不到人,黃鶯啼叫好似挽留客人。一聲啼叫卻找不到黃鶯在哪,它的聲音還被那青蔥樹林阻隔。
聊:姑且。
屐:木鞋,這里指登山鞋。
絕境:幽絕之境。
隔:阻隔。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推測是在初夏時節,詩人與趙東閣等友人一同登山游玩,被山間清幽景色和黃鶯啼鳴所觸動而創作此詩,展現出游玩時的輕松愉悅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初夏山間的清幽之景,突出了景色的靜謐與美好。其特點是語言清新,意境幽美。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色敏銳的觀察力和細膩的情感表達。
木落霜寒斷雁鳴,六平峰下送君行。孤帆杳杳辭親舍,匹馬翩翩入帝京。禁邸疏鐘朝佩影,橋門孤燭夜書聲。遙憐得桂青霄上,應愧山中獨隱名。
大江日東去,吾道竟悠悠。一世幾同志,百年空白頭。青山猶入俗,皓月不隨流。安得長風便,孤舟萬里浮。
牽衣念汝拜頻頻,骨肉分飛淚滿巾。家值萍飄須長子,時當板蕩要忠臣。駛波欲逗南歸客,寒雁猶憐北去人。不似大蘇遷謫日,斜川尚得侍昏晨。
莫厭緇塵染素衣,山間林下自相宜。玉堂多少閒風月,老子熟眠殊不知。
紫絲復帳流蘇結,云母屏風疊香雪。門前嬌柳乳鴉啼,暖漏丁丁曉將徹。花枝入簾紅尚小,蘭露著衣香不歇。江南行客歸未歸,芳草春風滿城闕。
翠館行廚雪乍消,墻頭新柳又垂條。珊瑚枕煖人初醉,鸚鵡籠寒舌未調。座上綵鸞珠插鬢,掌中飛燕玉圍腰。海棠一夜東風軟,落盡云邊金步搖。
結庵雄踞妙高峰,孤秀巉然萬境通。不見德云空住處,卻須相遇別峰中。
漁陽光祖冠當時,筆法詞源我獨知。君有家雞君自厭,為何偏愛玉泉詩。
羽書堆里挾遺編,往古來今盡粲然。白發晚持川口節,丹旌暑下峽門船。生前多半游榆塞,身后才方領木天。老去一雙懷舊淚,誰知滴向建溪邊。半瓢丹藥一邛枝,萬里西來撫事悲。綬著藏中公事定,劍鳴匣內我年衰。可憐檄筆今零落,尚記綸巾共指麾。身在滄洲搔白首,斷腸吟就八哀詩。
名家曾識晉司空,佐郡重看借大馮。岸幘光陰詩卷外,褰帷名勝畫圖中。西江楚蜀帆交下,鐵甕金焦寺對雄。屈指中朝優詔下,肯令神足限追風。
陸家園里千株杏,處處花開不待春。種樹由來還種德,枝頭顆顆總含仁。
雙巖原自出黃岐,別以靈棲著景宜。北去松云隨意懶,南來竹靄倩風移。林間客話氤氳里,雨后僧歸澹漠時。每叩洞門驚踏破,身居煙上不曾知。
聞說仙芳每避凡,托根長傍竹松巖。那期野圃深隨酒,可柰風花細撲衫。斜日席移春欲透,步叢香起雪猶銜。歲寒朋舊今何處,徙倚裁書手自緘。
鄉園數載每同歡,別后寧知會面難。尊酒無由花底共,瑤琴空憶月中彈。江南夢斷鶯聲曙,冀北魂銷雁影寒。遙想蕓窗經史暇,寒梅開處帶吟看。
雨過情濃,待芙蓉初霽,鳳閣飛花。夭桃翠柳,又回芳徑人家。梨魂杏霧,繡簾間、織就煙霞。空自嘆、春顏總是,紅塵盡染天涯。長憶心期難寄,趁羅浮尋夢,重覓清嘉。輕寒紫簫月下,疏影橫斜。東籬竹外,漸吹成、沁骨風華。原想是、瓊枝艷罷,冷香謝我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