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居
農居深且僻,城市不相聞。
草路縱橫入,柴門向背分。
兒童知放牧,父老念耕耘。
但愿桑麻長,勤勞豈足云。
農居深且僻,城市不相聞。
草路縱橫入,柴門向背分。
兒童知放牧,父老念耕耘。
但愿桑麻長,勤勞豈足云。
農家居住的地方幽深又偏僻,和城市的喧囂互不相聞。長滿野草的小路縱橫交錯地延伸,柴門或正面或背面分布著。兒童懂得去放牧,老人一心想著耕耘。只希望桑麻能茁壯成長,勤勞這點事又何足掛齒。
深且僻:幽深又偏僻。
向背分:指柴門有正有背分布。
桑麻:泛指農作物。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是在游歷鄉村時,被鄉村寧靜的生活和農民勤勞的品質所打動,從而創作此詩。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和平的時期,鄉村生活安定。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鄉村生活和農民的勤勞。其突出特點是用質樸的語言描繪鄉村景象,生動展現鄉村生活風貌。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也是反映鄉村題材的佳作。
達節圣所貴,止足愚罔圖。歷觀功名士,負乘摧中途。獨慕文成侯,始終與道俱。沛中殆天授,圮上非神乎。扶漢漢已王,仇秦秦已無。白首未言邁,赤松以為徙。于此猶人間,忍見良弓枯。晚歲招四皓,羽翼聊代吾。出處何從容,千載稱為儒。西京誰繼躅,賢哉二大夫。
相陪龍象上高臺,下界群巒拱上臺。紅日背山移午食,白云沈石冷蒼苔。幾家城郭千山外,一鏡江河萬派回。讀罷殘碑馀夕照,隔林猿鶴自成哀。
征西大將凱歌還,種樹秦川連隴川。綠蔭多于冢上草,春風一路到天山。
夜半朔風排天來,廣野蕩坼聲何哀。城北有客獨不寐,忽憶海南真奇材。谷中樟楠高百尺,四山壁立不得出。地僻正宜屯云雷,我今胡為長嘆息。但悲君去城中空,千樹萬樹不能紅。盡日書空誰堪語,夙昔情懷一記取。邂逅論文沙面陰,大道未同恩未深。五載相過猶貌敬,話牽時勢各沈吟。豈意地仄天欹后,眾流俱向海東就。重逢夢覺喜生還,豪氣飛揚皆改舊。故交得心成新知,吾輩有合終不移。握手雄談連朝夕,有時嗚咽各無辭。劉郎何事與我別,使我忽忽心如結。黃云碧海行路難,朗朗唯見中天月。
道林大士昔談玄,海內今居第一禪。閑占白云千畝地,近依紅日九重天。賜田無役秋多粟,汲井長清夏有泉。劫石可消恩莫報,袈裟愿共祝堯年。
蒿蘭不并香,涇渭安同流。小人有千險,君子生百憂。名重圣主徵,道光史策收。一鶚秋空飛,鳥雀徒啾啾。
江邊草亭好,興在江上山。山留萬古色,白云時往還。云來蕩胸臆,云去開姿顏。云哉或出岫,化為水潺潺。觀云復觀水,有道心自閒。策杖者何人,行將坐其間。我懷李蕪湖,欲謝功名關。
太一元君掌列仙,彤暉絳彩射芝田。功圓會遇刊名籍,可但洪崖笑拍肩。五節清香半夜焚,天人玉女盡遙聞。味同氣合遙相應,絳節霓旌下五云。太極元君翠翮車,萬魔奔走聽神符。九龍縱步齊驤首,時見空中吐火珠。蕊珠宮里七言成,十二神君一一名。云擁蒼虬歸火府,風隨素虎出滄瀛。金闕明光后圣君,流津煥彩結丹云。不因太上相傳授,安得人間有玉文。元景巖巒聳太空,彭彭仙室在霞中。九靈變化俄離合,羽駕飄飖不可窮。東井中涵皓月精,群龍奮搦運金罌。仙人灌沐知何代,唯見玻瓈透骨明。渺渺三津繞帝川,川連紅霧霧連天。玉靈仙母時游息,侍衛森羅日月軿。九靈玉館接昆崙,山融流剛不可親。囑付紫蘭令說與,紅塵何苦弊精神。左右靈飛運甲庚,琳房八景鍊華精。常陽宴罷歸何處,擲火流金事尅成。
李侯芳譽騰青云,更有愛弟能攻文。擔簦遠來游上國,歷塊豐神傾昔聞。共著斑衣奉慈母,滿挹黃封起為壽。謝庭玉樹乃連枝,玄圃靈芝競三秀。兄也委身奉明主,弟也翻飛向林藪。誰肯咸陽作布衣,卻待燕臺收馬首。兩情去住正堪憐,歧路還逢雨雪天。堯祠蒼莽望中斷,濮水潺湲何處邊。青門群公爭祖席,知爾思歸留不得。云霄豪舉詎為難,麟角鳳毛人共識。池塘別后句應成,寶月流輝在玉京。倚門予獨勞歸夢,鴻雁南飛少寄聲。
客館逢重午,石榴花正芳。吾廬開亦好,歸去嚼天漿。
松松倒懸數干尺,身似藤蘿纏怪石。有時怒隨雷雨飛,三十六峰腹盡坼。洪生兄弟性愛松,讀書各據一芙蓉。黃山本是白云海,松樹大小皆神龍。羅浮七星作道士,邀予每道神仙事。繇來變化本無情,性盡自然天命至。汝師汪子在天都,曾見軒轅得道無。莫浴湯泉生羽翼,且將石筍作摴蒲。言兵實自軒轅始,八卦神機連甲子。峰峰布列是陣圖,白云出沒為旗幟。陰符不用更鉤深,象數之中總可尋。讀易自應知戰法,裁詩且復遣愁心。
千古名花索解稀,清平賦后是還非。沈香悵絕同飛燕,肯信花王擬阿妃。
人間反哺擅虛名,屋角無勞搏啄聲。安樂野田餐腐鼠,鳳凰今已九霄鳴。
天壤王郎嗜好奇,能將野鶩壓家雞。花前密咒添香火,酒后柔腸著絮泥。宋祎昔為金谷女,絳仙曾是玉工妻。無妨暫屬塵凡對,不過才人定也迷。
欲繞洪巖作畫觀,杖藜還下碧云端。探泉漫指南湖勝,看瀑猶疑山雨殘。一笠晚煙林壑迥,半擔斜照石巢寒。樵吹處處催歸路,回首層陰萬木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