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懷圓法師
湖水繞孤峰,知曾住此中。
既傷遺塔變,重惜講臺空。
鵝護晴池乳,鷹呼古樹風。
唯聞林處士,清節與師同。
湖水繞孤峰,知曾住此中。
既傷遺塔變,重惜講臺空。
鵝護晴池乳,鷹呼古樹風。
唯聞林處士,清節與師同。
湖水環繞著孤峰,我知道圓法師曾在此居住。既感傷他的遺塔已變樣,更痛惜講經的高臺已空蕩。白鵝守護著晴日池塘里的小鵝,蒼鷹在古樹上迎著勁風呼嘯。只聽說林處士,他的高潔節操與法師相同。
孤峰:指孤山。
遺塔:圓法師圓寂后所建之塔。
講臺:法師講經說法的地方。
林處士:指林逋,北宋著名隱逸詩人,隱居孤山,有高潔清逸的節操。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可能是詩人游歷孤山,聽聞圓法師在此修行,看到遺塔、講臺等遺跡,感慨法師已逝,從而創作此詩,以表達對法師的懷念。
這首詩主旨是緬懷圓法師,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借孤山景物變化抒發感慨。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對逝去之人的追思。
凄厲秋音去未窮。傷心不待梵琴終。黯然只在此聲中。往日思量空濺淚,滿懷悲悒怯聞鐘。身如枯葉不勝風。
子公書問走輿臺,公獨山林挽不回。人道旬瑜須徑去,誰知李泌卻重來。傳芳謝砌芝蘭粲,在處膺門桃李開。無愧可攻心事好,底教生死不榮哀。
長思遠道正綿綿,南北暌離思慘然。明月照人千里共,愁云迷目萬山連。恨孤慈母衡門倚,痛念難兄白日眠。我亦為君知所戒,唯憑一嘿免招愆。
錦云十里川妃供。一棹晚涼風款送。只愁無處著清香,滿載月明船已重。冰壺水鑒元空洞。天意似嫌紅翠擁。并教風露入吟尊,不惜秋光渾減動。
偶題熟紙光浮桂,漫遣生綃色染藍。入手功名如此耳,人間看北會成南。
近代何人能畫竹,只數熙寧文與蘇。宣和復有李博士,亦作渭川煙雨圖。圖中蕭蕭風景暮,溪谷縈回森竹樹。深林欲澹蒼翠來,暗葉爭翻亂珠度。石梁細路人家幽,生涯應比千戶侯。老夫對此銷百憂,坐覺滿堂生素秋。筆端亦能工破墨,直節曾移江上色。先朝見之重嘆息,吁嗟儒雅成陳跡,回首丹霄天地窄。
欲問興亡已慘顏,桑田滄海變人間。無情野水青春在,不動南山白日閒。伐木清溪寒剝啄,鳴禽高柳曉緡蠻。蛾眉皓齒終黃土,誰道仙宮有使還。
所重一言契,寧懸千里期。他年風雨夜,還意劇談詩。
垂老歸休荷圣恩,栽花種竹引兒孫。向來豪健風檣勇,老去光陰渴驥奔。往事不勞空咄咄,素懷猶欲濟元元。天臺山下柴荊路,白首棲遲學灌園。
離宮別院繞宮城,金版輕敲合鳳笙。夜夜月明花樹底,傍池長有按歌聲。
江南何處美人家,認似梅花尚恐差。近向梅邊得春信,始知人好似梅花。
費盡騷人詞與詩。
貫石稍云一樹梅,誰教移向畫堂栽。月涼夜色清如水,其那樓頭玉笛哀。
驄馬載蛾眉,明妝出帝畿。含顰辭玉闕,結恨向金微。月疑秦地鏡,云憶漢宮衣。傳書寄鴻雁,一為報龍旂。
濠梁無客更觀魚,游子行過莫問書。潮落沙痕鷗泛少,風回云影雁行疏。歸帆夜宿山前寺,從橐秋辭仗外車。俯仰此身天地內,滄洲重去帶經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