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蹤
孤蹤不擇地,陵上即安陵。
聊自存吾道,其他無異能。
禪衣皆芰制,齋缽但藜蒸。
更喜交游絕,閑房冷似冰。
孤蹤不擇地,陵上即安陵。
聊自存吾道,其他無異能。
禪衣皆芰制,齋缽但藜蒸。
更喜交游絕,閑房冷似冰。
孤獨的蹤跡不挑地方,在山陵上就安心待在山陵。姑且保存我的道義,其他沒有別的特殊才能。僧衣都是用菱葉制成,齋缽里只有藜菜蒸煮的食物。更高興的是沒有了人際交往,安靜的房間冷得像冰。
孤蹤:孤獨的蹤跡,這里指詩人自己。
陵:山陵。
吾道:自己的主張、道義。
芰制:用菱葉制成的衣服,常指隱者或僧人的服飾。
齋缽:僧人化緣用的缽。
藜蒸:用藜菜蒸煮的食物,藜是一種野菜。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可能處于一種遠離塵世、追求自我精神世界的狀態。或許當時社會紛擾,詩人為堅守自己的道義,選擇了孤獨的生活方式。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堅守自我、超脫塵世的情懷。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態度。
婉孌宗姬性,堅貞烈士腸。
簪蒿安隠約,畫荻訓偏傍。
防墓夫同穴,瀧阡子表岡。
夫人真范母,那得不生滂。
臨照三千界,涵濡四十春。
沙難量福壽,天不大堯仁。
眇小坡詩案,優容濮議人。
老臣偏慟絕,曾扈屬車塵。
顏發今如此,光陰更幾何。
不堪上麟閣,只合入雞窠。
足弱追花懶,瞳昏認字訛。
一般差自慰,卷里警聯多。
納履歸來六載強,身閑冷看世人忙。
遠公有酒邀蓮社,錄事無資助草堂。
柿被鳥殘分亦好,李為螬食咽何妨。
春山何處無薇蕨,更不須求辟谷方。
辭大叢林卓小庵,豈知捷徑在終南。
狂歌不曉花十八,餓死休貪芧四三。
漢有子云尤苦思,晉惟逸少不清談。
君看尼父生知者,問了萇弘又問聃。
戶外荒園久不窺,桔槔已息漢陰機。
與雞窠老略相似,微鹿門翁誰與歸。
訓儉家才支伏臘,力農田不問磽肥。
由來位重多憂責,未必沙隄勝石磯。
渭樹江云春復冬,安知今夕一尊同。
放還頗有詩招隠,餓死斷無文送窮。
笑我垂車老騎犢,喜公下馬氣如虹。
暮年未敢忘憂國,白發丹心每愿豐。
有粟二囷書數廚,一生受用小規模。
要令后裔師吾儉,不愿多財使爾愚。
旋作續書傳福畤,偶成小楷付官奴。
自慙未至韓公地,老語諄譫謾勸符。
仗下鳴曾驚眾聽,省中語不愿人傳。
騷留屈子芳菲在,史視胡公糞土然。
士到后凋方見節,世除勇退別無仙。
遙知洛下諸君子,應笑儂詩老放顛。
族甲莆鄞鮮擬倫,兒班玉筍壻朱輪。
析財遍及棣華子,艎粟均沾菜色民。
鄉飲酒希先酌者,洛英會失戴花人。
與君世世聯墻住,晚筑新阡亦卜隣。
力綿恩重老難任,篋有龍綃橐有金。
猶記席前曾見問,安知澤畔自行吟。
吾聞正始聲初吐,子有元和腳可尋。
今大宗師惟閣老,蟬嘶未必不知音。
入誨諸生方樂育,出為少尹忽高翔。
登臨庾月平分處,唯諾侁星一點傍。
署尾冰廳雖寂寂,瞻前鐵壁正堂堂。
自憐老病詩情減,縱寄茶來不合嘗。
退處儂甘身寂寞,進為渠值世休嘉。
劬書不似八十老,輸稅常為第一家。
沙盤卦街敲鼓賣,村醅退店揭旗夸。
千林歲暮俱黃落,梅向其間獨放花。
未縱心年乞退休,年垂八十更何求。
相方好事下白屋,帝豈無人記玉樓。
綬未必為翁子福,扇安能障彥回羞。
吾詩絕似淵明誄,莫遣他人弄筆頭。
秋來日日候雙鳧,霍地光陰迫歲除。
古有客過雄寂寞,今無人問白何如。
蘇先自說饑餐面,蒙叟曾嗤舐得車。
縱使村翁窮到骨,豈無薄醴與枯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