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春 其四
方寸負奇偉,自足排外紛。
樂哉曾子履,翛然淵明巾。
利欲伐其性,智識由是昏。
盛麗悅其目,夢幻何足云。
不如覷文字,日月從轉輪。
飲芳而咀華,四時無非春。
蕓蕓市朝客,孰識此味真。
方寸負奇偉,自足排外紛。
樂哉曾子履,翛然淵明巾。
利欲伐其性,智識由是昏。
盛麗悅其目,夢幻何足云。
不如覷文字,日月從轉輪。
飲芳而咀華,四時無非春。
蕓蕓市朝客,孰識此味真。
內心懷有奇偉的志向,自然能排除外界的紛擾。像曾子那樣行事令人快樂,如陶淵明般自在灑脫。利欲會戕害本性,使人的智慧和見識變得昏昧。繁華艷麗的景象雖能愉悅眼睛,但不過是夢幻一場,不值一提。不如專注于書籍文字,任時光流轉。品味書中精華,四季都如春天般美好。那些在市朝忙碌的眾人,誰能真正領會其中的滋味呢。
方寸:指內心。
排外紛:排除外界的紛擾。
曾子履:曾子是孔子的弟子,以孝著稱,這里可能指曾子堅守道德準則的行為。
翛(xiāo)然: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樣子。淵明巾:陶淵明所戴的一種頭巾,象征著他的隱逸自在。
伐:戕害。
智識:智慧和見識。
盛麗:繁華艷麗的景象。
覷(qù):看,這里有專注之意。
飲芳而咀華:品味書中的精華。
蕓蕓:眾多的樣子。市朝客:指在官場或世俗中忙碌的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定。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社會可能存在追名逐利的風氣,詩人對這種現象不滿,于是創作此詩表達自己追求精神世界、遠離世俗紛擾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勸人摒棄利欲,專注精神追求。其特點是觀點明確,對比鮮明。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部分文人的思想追求。
我以我口吹微火,火起怒鼓焚叢林。更思以口吹火滅,嗟汝橫茅塞其心。
婚喪孰不供,貸錢免爾縈。耕收孰不給,傾粟助之生。物贏我收之,物窘出使營。后世不務此,區區挫兼并。
耿耿孤燈滅,夏夜冷如秋。一窗蛙鼓如戰,驚破枕中愁。峭立連天風露,盡數滿襟星月,吹徹古梁州。曲盡千山寂,螢火滿蒿洲。長搔首,青鬢發,褐衣裘。溪云何事相得,百媚以相留?憐我人生易老,嗟汝深山寂寞,兩對可忘憂。變化飛而至,擁我臥高樓。
一封長夏寄京書,不遣歸來待拜除。誰與行人報消息,高堂今日要人扶。
舊聞春草滿池塘,何事新題荇蕊黃。寄語藕花從此去,不須滿意著紅妝。
停驂惆悵惜芳時,嶺海歸來兩鬢絲。縱使鶯聲如舊好,綠楊都是折殘枝。
遠別離,百里奚,西戎已伯君當歸。人生莫忘貧賤知,至今令人思扊扅。
庭樹團團散夕陰,浴蘭步屧懶冠襟。殘蟬猶戀馀薰好,故故長繅獨繭琴。空庭坐待月華生,蓮葉吹香到骨清。誰把銀箏彈別院,聽來多是斷腸聲。池上尋詩繞百回,何須東閣對官梅。靜中賞識人知少,一個山螢度水來。
聞說當年謁至尊,布袍藜杖入軍門。六韜適遇風云會,二子皆承雨露恩。丘隴豈期身遽歿,功勛應與國長存。董公遮道真奇事,太史于今可并論。
春來羈思不堪論,日日瞻星謁禁垣。昨夜歸來津口聽,嬌鶯啼斷內城園。
仙郎起草漢明光,幾載軍儲事朔方。五馬新為淮海郡,三臺舊署度支章。行車麥秀隨春雨,臥閣花深對夕陽。時憶上林詞賦客,鴻書遙下楚云長。
漏鼓無聲清露寒,西樓殘月夜漫漫。飛觴莫訝花催急,世界宜橫醉眼看。
十月官河未有冰,北風清利綵帆輕。詞林我正慚先步,學海時方重老成。六館舊人懷指授,三山新賦入經營。容臺吏省皆鄰近,早晚郵筒不論程。
官榮符列宿,政術妙專城。未盡平生蘊,俄從長夜行。坦情歸浩蕩,爽氣入清明。獨有南州俗,空傳遺愛聲。語論常驚座,精神迥照人。中途多坎壈,久疾遂湮淪。彷佛朱輪改,裴回畫翣新。秋風入哀挽,行路亦傷神。汲守臥猶治,馮郎發半華。冥鴻方避弋,美玉已埋砂。露濕銘旌重,風隨挽紼斜。九原無甚恨,嗣子善傳家。
昔予方弱冠,與子每同襟。躍馬春風早,聞雞夜漏深。青云懷遠志,白雪操淳音。霄漢何寥邈,江湖易陸沉。卞生勞獻玉,直子誤持金。典教才終屈,為郎力不任。艱難愁白發,慷慨見丹心。落景山陽笛,寒宵楚戶砧。杜陵憐久客,梁父動悲吟。日月鴻遵渚,風塵鶴在林。策言疏董賈,詩價重何陰。小子多茅胙,先生寡芥針。麒麟圖自古,鸚鵡賦還今。且對盈樽酒,休鳴別調琴。桄榔晨霧塞,薜荔曉霜侵。畏道那分袂,離情倍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