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七十六首 其二一
秋未霜,菊正芳。
千朶萬朶香吐蕊,三枝兩枝金樣黃。
不作世諦流布,亦非佛法商量。
九月九日是重陽。
秋未霜,菊正芳。
千朶萬朶香吐蕊,三枝兩枝金樣黃。
不作世諦流布,亦非佛法商量。
九月九日是重陽。
秋天還未降霜,菊花正吐露芬芳。千萬朵菊花綻放,花蕊散發著香氣,兩三枝菊花金黃如金。它既不隨世俗觀念傳播,也不是用佛法去探討。九月九日就是重陽節。
偈(jì)頌:佛經中的唱詞。
朶:同“朵”。
世諦:佛教語,指世間的真理、法則。
具體創作背景不詳,但從內容推測,可能是作者在重陽節前后,看到秋菊盛開之景有感而發。當時佛教文化盛行,作者或許借此表達對自然和佛法的感悟。
此詩主旨在于描繪秋菊之景,傳達超脫世俗的心境。語言質樸,以景入詩,在眾多偈頌詩中展現出自然清新的特點。
春盤生菜翠如絲,內賜金幡映白髭。前度桃花何處去,故園花草不勝思。
玉京長夏里,畫省五云邊。終日身無事,清時職是仙。縹瓷分馬乳,銀葉薦龍涎。細草煙籠罽,垂楊雪妒綿。客懷天外鶴,農事雨馀田。染翰逢歌扇,揮金向酒船。鰲峰孤絕處,閒坐似當年。
二月看看已過半,春風尚爾不放晴。楊柳長堤飛鳥過,鸕鶿新水沒灘平。溪上草亭絕低小,春來有客日相過。便須對柳開春酒,坐看晴色上新鵝。鳥啼殘雨適平皋,魚逐輕波趁小舠。獨愛大堤楊柳樹,又牽春意上柔條。小亭結在瀼西頭,況復春半雨初收。柳垂新綠枝枝弱,水轉回塘漫漫流。
夜光紛滄海,網罟亦良難。夜光無擇照,海底如人間。人間自多夜,夜乃光之求。含光數問夜,抑足用為羞。太公無耋壽,渭濱一老漁。披裘翁為誰,悵然嘆區區。
韓范諸公各一時,賢豪久速系安危。從來功業知難就,未敢先賡慶歷詩。
緩騎黃犢隨芳草,閑倩蒼頭掃落花。醉后不知新過雨,巖前應濕舊煙霞。
池水清且漣,縈轉牽曲鏡。照見柳葉斜,不似蓮花正。
沿湖水淺灘勢斜,小兒并灘運魚叉。風力如铦雙股冷,青簾側邊是儂家。
早春天氣憶芳菲,山腹琳宮碧四圍。一樹山茶紅似火,化身絳雪是耶非。
靈淵雨過浪紋微,旭日初升蕩碧暉。煙景蒼茫涵玉宇,波光瀲滟映彤闈。銜萍白鳥時來往,戲水青鳧煖不飛。記得當年臨勝境,幾隨仙馭日斜歸。
密綠成帷紅作茵,仙家日月號長春。不須流出千般色,一種桃花也殢人。
水邊城郭易為陰,離恨羈愁兩不禁。更入漕渠隨畚鍤,浹旬無暇接清音。
花朝開霽,萬卉欣生色。秀靨上薔薇,怕逗露,清和消息。及時行樂,看取杜秋詩,無花折。折枝歸,一夜頭堪白。二三吟侶,佳句如煙積。背錦倩奚奴,簡春風,難分主客。新茶碧乳,玉椀汲溪深,踞盤石。倚危亭,巾墊無人識。
兩雛剛幸免,萬古此真才。誰道匡時策,非從靜學來。
四圍山色望中收,醉袖當風坐此樓。今古茫茫誰識我,江干問取舊沙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