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雪
谷中草木幾經春,敕額猶存古隸文。
千里耕桑安土俗,一爐香火奉山君。
多留姓字溪邊石,慣見旌旗隴上云。
太守若賢神自感,夜來入夢雪繽紛。
谷中草木幾經春,敕額猶存古隸文。
千里耕桑安土俗,一爐香火奉山君。
多留姓字溪邊石,慣見旌旗隴上云。
太守若賢神自感,夜來入夢雪繽紛。
山谷中的草木經歷了好幾個春天,皇帝賜的匾額上還留存著古代隸書文字。方圓千里的百姓以耕種養蠶為業,安于本地風俗,一爐香火供奉著山神。溪邊石頭上留下了很多人的姓名,山上常見旌旗在云間飄動。如果太守賢明,神明自然會有所感應,昨夜我在夢中見到大雪紛紛揚揚。
敕額:皇帝賜的匾額。
古隸文:古代的隸書文字。
山君:指山神。
隴:田埂,這里泛指山地。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社會處于相對穩定的農耕時期,百姓依賴土地耕種生活,對自然神明有所敬畏。詩人可能在任職太守期間,希望通過祈雪來保障農業生產,表達對百姓生活的關切。
這首詩主旨是祈雪,通過描繪當地風土人情,強調太守賢明與神明感應的關系。特點是寫實與寄愿結合,體現了一定的民本思想,在反映當時社會生活和人們的精神信仰方面有一定價值。
月斜天半聞飛雁,曙光遠□平林黯。香燼漏聲殘,綠窗人未眠。臨妝開曉鏡,翠鈿簪雙鬢。鏡里貌如花,陸郎應念家。
素履安吾分,深居去俗嫌。襟懷高莫儗,材力老逾添。翰古兼行楷,經明法謹嚴。鶴書還赴隴,光耀起幽潛。
鴻鵠青云休作真,名山事業是樵薪。疲駑已剩茅芻戀,野老唯余塊阜親。讀月潭魚耽靜夜,談天林鳥對清晨。莫言僻地無生理,端適疏頑自在身。
泥骸一具任誰摶,誰為縫裘誰補氈。冠飾墨幪眉上覆,咸非由己實堪憐。
詔貳民曹出禁林,陳辭因得解朝簪。臣材自信元難稱,圣澤誰言尚未深。遠水江花秋艇去,長河宮樹曉鐘沉。還鄉何事行猶緩,為有區區戀闕心。
借問嫦娥,當初誰種婆娑樹??罩谐事?。不墜凡花數。卻愛薌林,便似蟾宮住。清如許。醉看歌舞。同在高寒處。
七夕將來云是羅,小詞閑賦憶秦娥。針神錦字看如土,轉悔當初巧太多。
朝讀貞母傳,夕吟貞母詩。母壽今八旬,芳名千載垂。昔歸君子室,心德兩相宜。執手奉承說,黃發以為期。烹鳧酌美酒,從容理朱絲。清音正盈耳,桃華猶滿枝。溘乘埃風去,棄我真若遺。哀來無晝夜,晝哭聲轉悲。逝將從君往,重結深長思。有身嗟未判,辛苦安得辭。繼體心所切,懸弧事竟奇。深閨寒復暑,長養實勤斯。聰明自天錫,教誨亦不遲。居然富文學,下筆驚主司。名題黃金榜,班簉白玉墀。爵位既頻陟,恩封遂屢貤。尊榮傾邑里,光彩煥門楣。盛德固有報,始望那及茲。彼哉須眉具,長佩紛陸離。當幾靡定力,王業何由熙。人間有貞母,豈得無男兒。貞母宜萬壽,非獨閨門師。
拄義撐仁難著腳,十人著腳九斜攲。此銘不特為君助,今古儒家砥柱碑。
浮云接地日無光,足力衰遲道路長。都是小兒能疾走,這場風雨卻誰當。
此花超出萬花群,闌檻真如隔彩云。瓊館曾蒙天一笑,玉簫空負月三分。溶溶瑞露通宵下,細細香風隔院聞。后土祠前春似夢,至今紅袖客紛紛。
下徹靈根上太虛,斑分碧落照塵區。要知一覽龜峰境,不用重看雁蕩圖。
聞君客食賢王府,剪地芙蓉賜坐溫。不愛時名題雁塔,愿將苦學授龍孫。中官送酒銀瓶小,前席談經絳帳尊。卻笑馮驩事干謁,無魚彈鋏尚侯門。
酒榼琴囊到處從,風微桂嶺晝溶溶。億身金粟光能滿,十里旃檀氣已濃。靈隱不隨明月墮,小山長愛白云封??駚硪还娜锴?,亂插繁花過別峰。
買得青山好,林居事事清。曉窗分竹色,夜枕落泉聲。露滴琴書潤,云隨幾杖生。未能脫簪笏,猿鳥莫忘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