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無窮行
天地無窮,人處于中。三才既兆,庶類皆通。
至圣立極,萬方所宗。如星拱北,如水朝東。
垂衣而治,天下為公。孝慈道廣,是謂大同。
自茲而降,謀用是崇。兵由此起,彊弱相攻。
上下分亂,莫知適從。匪茲禮義,曷能靖共。
順之者吉,逆之者兇。不能率此,斯曰顓蒙。
窮通得喪,實維降衷。巧愚不與,系于遭逢。
毋肆小智,以菑厥功。安時處順,于焉考終。
天地無窮,人處于中。三才既兆,庶類皆通。
至圣立極,萬方所宗。如星拱北,如水朝東。
垂衣而治,天下為公。孝慈道廣,是謂大同。
自茲而降,謀用是崇。兵由此起,彊弱相攻。
上下分亂,莫知適從。匪茲禮義,曷能靖共。
順之者吉,逆之者兇。不能率此,斯曰顓蒙。
窮通得喪,實維降衷。巧愚不與,系于遭逢。
毋肆小智,以菑厥功。安時處順,于焉考終。
天地無窮無盡,人生活在其中。天、地、人三才既已形成,萬物都相互關聯。至圣之人確立準則,為天下所尊崇。如同眾星拱衛北極星,像水向東流去。帝王無為而治,天下為大家共有。孝慈之道廣泛傳播,這就是大同社會。從那以后,權謀被推崇。戰爭由此興起,強弱相互攻伐。上下秩序混亂,人們不知該依從什么。沒有禮義,怎能使國家安定。順應禮義的人吉祥,違背的人兇險。不能遵循禮義,這就是愚昧無知。窮困與顯達、得與失,實際上是上天賦予的。聰明與愚笨與此無關,全在于遭遇的時機。不要施展小聰明,以免毀壞自己的功業。安于時運,順應變化,這樣就能善終。
三才:指天、地、人。
庶類:萬物。
至圣:指道德智能最高的人。
立極:確立準則。
垂衣而治:原指舜穿著衣裳,不用動手治理天下,后用來稱頌帝王無為而治。
大同:指理想中的太平盛世。
謀用:權謀。
靖共:使國家安定。
顓蒙:愚昧無知。
降衷:上天賦予。
肆:施展。
菑:同“災”,毀壞。
考終:善終。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難以確切考證,但從內容來看,反映了作者對社會秩序和道德規范的思考??赡軇撟饔谏鐣邮?、禮崩樂壞的時期,作者目睹社會的混亂,懷念理想中的大同社會,從而創作此詩以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期望。
這首詩主旨是倡導禮義,向往大同社會。其突出特點是對比鮮明,以理想與現實對照,勸誡意味濃厚。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知名,但體現了古代文人對社會秩序和道德的關注與思考。
結子卑枝繁,成蹊長策舍。飽殺騶侏儒,誰牽果下馬。
南墻曾記極幽尋,午簟涼鋪瑣碎金。小筑江干無限暑,西窗乞與半檐陰。
秪辦送迎酬過客,那知城市有閒人。何須鳳歷看時令,才有花開便是春。
我逢南村人,為問南村路。杳悄入蘿薜,依微辨煙樹。日出散雞豚,春至營農圃。鄰里數相過,壺觴自成趣。城市獨何為,車塵滿朝暮。
知是皇家幾世仁,天開人物作長城。元崇雅號濟時相,景略真成間代英。天路旂常鋪績用,中原草木識威名。北征西略公馀事,應念同胞百萬生。
蜀錦年來可作衣,西園春色故芳菲。天工成此新翻樣,翡翠機中玉唾飛。昨夜姮娥到萬山,更攜青女散山間。天明欲去歸不得,化作此花來破顏。
明月何皎皎,垂幌照羅茵。若共相思夜,知同憂怨晨。芳華豈矜貌,霜露不憐人。君非青云逝,飄跡事咸秦。妾持一生淚,經秋復度春。
梵宇峨峨出半天,數聲清磬發孤煙。林間玉露凋紅葉,池上秋云靄白蓮。誰更磨磚能作鏡,自須求佛苦棲禪。游人只戀登臨去,懶向山僧話夙緣。
吾友江南在,巖夫與鹿田。遺民將盡日,大老未歸年。葉讓朱顏好,花爭素發妍。故人念漁釣,終拂富春煙。
灑淚能為玉石聲。哀鴻次第到邊城。須眉未白千杯酒,書畫都焚一世兵。憐俗輩,覓群英。怕過鬧市飾升平。推賢合力休多慮,再使山河照眼青。
寥寥到真境,宿處傍風泉。遙靄引疏磬,群峰寒暮天。白云滄洲賞,清夜石門禪。卻笑桃源客,空從蕙路旋。
白發灤州守,邦畿久著稱。心清何所似,皎潔玉壺冰。數米功難致,烹鮮道可憑。從知清凈理,未愧古人能。
日暮停驂傍武城,牛刀無地不關情。通宵未聽弦歌起,更問何人似滅明。
顧生言志高,乃住卑猶山。常來訪屠博,悲歌游市阛。葛巾一角墊,長裾其色殷。蹇步上大堤,桃花在窗間。袖里金錯刀,換酒良不慳。寧待飛青霜,坐以凋朱顏?;驶拭撻L劍,送我西入關。贈處兩不語,流涕各潸潸。世無四公子,棄客如草菅。間有魏其侯,聊可與往還。
干戈擾擾遍中州,挽粟車行似水流。何日承平如畫里,短蓑長笛一川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