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妙寺偶成
孤寺蕭然寄碧岑,塵無半點到僧門。
風傳鐘鼓萬家縣,山遶犁鋤十里村。
一榻高眠慨今夕,八窗洞達納乾坤。
此行梅月孤良覿,雨打寒林晚復昏。
孤寺蕭然寄碧岑,塵無半點到僧門。
風傳鐘鼓萬家縣,山遶犁鋤十里村。
一榻高眠慨今夕,八窗洞達納乾坤。
此行梅月孤良覿,雨打寒林晚復昏。
孤獨的寺廟安靜地坐落在青山之中,一點塵世的喧囂都到不了僧人的門前。鐘聲和鼓聲隨著風傳遍了這有萬家的縣城,青山環繞著有著耕地勞作的十里村莊。我在榻上高臥,感慨著當下的時光,四面敞開的窗戶仿佛容納了天地乾坤。這次出行在有梅花的月份卻獨自未能與好友相見,寒林在雨中被打得濕亂,天色到傍晚又昏暗下來。
蕭然:寂靜、冷落的樣子。
碧岑:青山。
遶:同“繞”,環繞。
覿:相見。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在游歷途中來到宣妙寺,寺廟的清幽寧靜與周邊鄉村景象引發了他的感慨,同時可能因未見到友人而心生孤寂,于是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宣妙寺周邊的環境與詩人的心境。特點是寫景生動,情景交融。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展現了古代文人對自然與生活的感悟。
百二秦關定帝州,祖龍何處覓浮丘。不信魯連能蹈海,卻疑李廣未封侯。云山一自歸黃鶴,沙渚于今泛白鷗。觀水再逢梧葉冷,乘槎應溯蠡湖秋。
搖落山中曙,秋氣滿林隈。螢光映草頭,鳥影出枝來。殘暑避日盡,斷霞逐風開。空返陶潛縣,終無宋玉才。
紫誥丹書出鳳池,天恩此日九泉知。生前不用封侯印,身后還看墮淚碑。南粵祠堂供俎豆,東吳父老想旌旗。至今部曲蘭溪上,猶記當年罵賊時。
我不學賤夫罔利登壟斷,布衣雖敝聊掩骭。又不能焚膏午夜坐窮經,虛負流年暗中換。北燕南越走萬里,所至嗜好如冰炭。故園松菊久荒蕪,平生親舊云萍散。白頭締交廬山遠,黃塵每垂青眼看。天寒為我致烏薪,剛陽可卻頑陰悍。側聞豪客夜相過,乞取薪芻充冶鍛。為問此客果誰與,定知不是踰垣段。
晚飯持齋對武江,紅霞一抹后山藏。冰涼玉宇重陽近,默默清泉漸帶黃。
海棠花館報春來,藝苑奇英手自栽。隸籀淵源書味古,丹青蹊徑匠心開。慕陶人淡真如菊,抱璞風高恥自媒。名重嶺南仍野老,不因人熱不矜才。
根隨波共蔓,花更水相親。魚躍翻成出,微光解照人。
廣文官舍冷于冰,苜蓿長齋似老僧。自笑牽蘿聊補屋,惟期曲木盡從繩。酒錢牢落蘇司業,風味蕭疏王右丞。守靜安貧元是福,夜涼禪誦喜篝燈。
晚立苕溪溪上頭,往來無數采菱舟。采菱歸去明朝賣,安識人聞樂與愁。風掠篷窗兩鬢秋,生涯無歲不扁舟。吟詩本欲相消遣,及到吟成字字愁。
戲樂呈來六隊中,御前特敕賜黃封。侍臣既醉猶能賦,步出端門月正中。
道經夏鎮口,適觀卿云垂。卿云紛五彩,誰不愿見之。憶昔當年奏韶樂,此云縹緲流阿閣。丹鳳翩翻儀帝庭,金鏞玉磬聲交作。寥寥異彩幾人揚,我公今日吐其光。沛為漢帝歌風地,亦近龍飛圣祖鄉。圣祖戎衣定天下,妙選耆英扶運化。三公論道職調元,相與擎天鎮中夏。鎮夏夏鎮非偶然,金甌長保翼神燕。天子非常加意待,仙舟愿發無少延。方今國家神氣固,旭日初升策天路。惟馀榷稅未蠲除,旦夕喁喁思雨露。公今入相早回天,一滴能消旱后煙。枯崖亦與承膏澤,敢望開尊次末筵。
棲禪窟畔好高樹,三靜境中皆白云。己翻瞿曇內外典,更禮茅家大小君。
乘興閒登萬仞山,老禪迎宿縱清談。燈燃金粟紅光燦,座擁青蓮寶像涵。鶴放芝田歸靜院,龍降秋水伏深潭。終宵月色如明晝,月斷前峰鎖翠嵐。
烏石山傍思蕨薇,還家頭白故人稀。溟溟苦海沙棠棹,幾處風波他是非。
擴也負奇士,飄然辭帝京。乾坤雙旅鬢,湖海一詩名。躡履身猶健,論兵氣未平。風塵沙海戍,雨雪薊門行。雁已思南度,人今賦北征。褐衣春事晚,匕首壯心驚。舊識周司寇,齊名漢子卿。九關橫卻月,萬里畫長城。幕客金貂貴,軍鋒鐵騎精。青油傳夜色,白羽動秋聲。感遇多投筆,逢時會請纓。燕然如可上,勒碣問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