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太易上人赴東洛
遙見登山處,青蕪雪后春。
云深岳廟火,寺宿洛陽人。
餌藥將齋折,唯詩與道親。
凡經幾回別,麈尾不離身。
遙見登山處,青蕪雪后春。
云深岳廟火,寺宿洛陽人。
餌藥將齋折,唯詩與道親。
凡經幾回別,麈尾不離身。
遠遠望見您登山的地方,青草叢生在雪后的春天。云霧深處岳廟有火光閃爍,您會與洛陽人一同在寺廟中歇宿。您一邊服藥一邊遵循齋戒之規,唯有詩歌與您所追求的道最為親近。我們經歷了幾回分別,您那拂塵始終不曾離身。
太易上人:一位僧人。
青蕪:青草。
岳廟:祭祀山岳的廟宇。
餌藥:服藥。
齋折:遵循齋戒之規。
麈尾:一種拂塵,魏晉清談家常用之物,僧人也常持之。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當時佛教較為盛行,僧人云游四方是常見之事。詩人可能與太易上人交往頗深,在其前往東洛時寫下此詩送別。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太易上人,突出了上人的修行生活。其特點在于以景寫情,語言清新。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展現了當時送別詩的一種風格。
西江上,
風動麻姑嫁時浪。
西山為水水為塵
地盤山雞猶可像,坎坎砰砰隨手長。
夜半高樓沈醉時,萬里踏橋亂山響。
云門路上山陰雪,中有玉人持玉節。
宛委山里禹余糧,欲寫金人金口經,寄與山陰山里僧。
手把山中紫羅筆
龍宮月明光參差,
精衛銜石東飛時。
鮫人織綃采藕絲,
君不見擔雪塞井空用力,炊砂作飯豈堪食。一生肝膽向人盡,相識不如不相識。
冬青樹上掛凌霄,行路難,行路難,何處是平道。中心無事當富貴,君不見少年頭上如云發,少壯如云老如雪。
豈知灌頂有醍醐,能使清涼頭不熱。呂梁之水掛飛流,行路難,行路難。昔少年,今已老。
前朝竹帛事皆空,君不見古人燒水銀,變作北邙山上塵。藕絲掛在虛空中,淮王身死桂樹折,徐福一去音書絕。
行路難,行路難
不種自生一株橘,誰教渠向階前出,不羨江陵千木奴。
下生白蟻子,上生青雀雛。
飛花簷卜旃檀香,待取天公放恩赦,儂家定作湖中客。
樂府只傳橫吹好,琵琶寫出關山道。
羈雁出塞繞黃云,鬼神知妙欲收響,陰風切切四面來。
李陵寄書別蘇武
送行人,歌一曲,
何者為泥何者玉。
年華已向秋草里,
國府樂手彈箜篌,赤黃絳索金??頭。早晨有敕鴛鴦殿
腕頭花落舞制裂,手下鳥驚飛撥剌。珊瑚席,小弦似春燕,喃喃向人語。
手頭疾,腕頭軟,美女爭窺玳瑁簾,圣人卷上真珠箔。
大弦長,小弦短,指剝蔥,腕削玉,饒鹽饒醬五味足。
弄調人間不識名,往往從空入戶來,瞥瞥隨風落春草。
草頭只覺風吹入,??玉燭,點銀燈;光照手,實可憎。
只照箜篌弦上手,王侯將相立馬迎,巧聲一日一回變。
實可重,此州好手非一國,一國東西盡南北。
除卻天上化下來
四月八日明星出,摩耶夫人降前佛。
八月五日佳氣新,丹青廟里貯姚宋,花萼樓中宴岐薛。
清樂靈香幾處聞,率土普天無不樂,河清海晏窮寥廓。
梨園弟子傳法曲,云韶九奏杳然遠,唯有五陵松柏聲。
日窅窅兮下山,望佳人兮不還。
花落兮屋上,老不可兮更少,君何為兮輕別。
山崢嶸,水泓澄。
漫漫汗汗一筆耕,一草一木棲神明。
忽如空中有物,物中有聲。
復如遠道望鄉客
宛陵女兒擘飛手,長竿橫空上下走。
已能輕險若平地,翻身掛影恣騰蹋,反綰頭髻盤旋風。
盤旋風,撇飛鳥;驚猿繞,樹枝褭。
頭上打鼓不聞時,手蹉腳跌蜘蛛絲。
忽雷掣斷流星尾,矐睒劃破蚩尤旗。
若不隨仙作仙女
邊城路,今人犁田昔人墓。
岸上沙,昔日江水今人家。
今人昔人共長嘆,四氣相催節回換。
明月皎皎入華池。
襄城秋雨晦,楚客不歸心。
亥市風煙接,隋宮草路深。
離憂翻獨笑,用事感浮陰。
夜夜空階響,唯余蚯蚓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