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實堂吳帥歸天臺二首 其一
歸韉忽報出山城,笳鼓旌旗送若迎。
滿擔圖書仍語錄,全家風雨又山程。
行須有用藏非損,來本無心去亦輕。
家里湖山元不惡,知公久矣憶莼羹。
歸韉忽報出山城,笳鼓旌旗送若迎。
滿擔圖書仍語錄,全家風雨又山程。
行須有用藏非損,來本無心去亦輕。
家里湖山元不惡,知公久矣憶莼羹。
忽然傳來消息,你騎著馬要離開這山城了,軍中的笳鼓和旌旗,像是在送你又像是在迎你。你滿滿一擔裝著圖書和語錄,全家在風雨中又踏上了山間路程。你有才能就該施展,藏而不用并非好事,你來時本就無心名利,離去也灑脫自在。你家鄉的湖光山色原本就不錯,我知道你很久之前就想念家鄉的美食了。
歸韉:指歸程的馬。韉,馬鞍墊子。
笳鼓:胡笳與戰鼓,軍隊中用的樂器。
語錄:言論的記錄或摘錄。
莼羹:用莼菜煮的羹,常用來比喻思鄉之情。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推測是友人吳帥要從任職之地歸鄉天臺,詩人為其送別而作。當時可能社會相對穩定,友人在任職結束或因個人原因決定歸鄉,詩人有感而發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歸鄉,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既肯定友人才能,又理解其歸鄉之心。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當時文人之間送別贈詩的文化現象。
只道秋花艷未強,此花盡更有商量。東風染得千紅紫,曾有西風半點香。
代以無為理,車書萬國同。繼兄還付弟,授圣悉推公。云霧疑無日,笳簫別起風。金莖難復見,寒露落空中。
朝云適如車,夕云忽如馬。變化方未窮,詎是無心者。卷舒自有宜,膏澤自有時。幽棲在林壑,或者夢見之。
年來耆舊多零落,如此長松見亦稀。勁直不隨冰雪困,馨香宜得鳳鸞依。流脂化魄皆堪斸,墜子成林又合圍。好在主人封殖厚,清游留待子房歸。
不諛墓中人,不參京兆尹。千年月食詩,足以見忠鯁。
低垂天宇濕青蒼,西走危磯是馬當。怒虎脊高生齟齬,活龍鱗動閃光芒。三更獨月開初曉,萬古重關扼大荒。應想山靈愛詩客,翠屏如削照衣裳。
高樓擁崖岸,小園深溪谷。夜沉風啞啞,履聲空往復。曲徑延分岔,草繁梔子馥。路燈散若花,飛蟲時一撲。男女倚長凳,垂首靜郁郁。手機映眉眼,昏濛寒星燭。道遇流浪貓,停足相側目。掉頭忽不見,夜色同歸宿。
萬里東流鯨海波,朝家鹽賦有常科。草窩氣濕蒼煙暗,花?光寒白雪多。已見神功回造化,還聞寬政藹聲歌。煌煌使閫看歸騎,縹緲天風響佩珂。
玉陽披荊榛,楚熸馀秦氛。作始賴君子,云雷為經綸。綏此沮與漳,寒壑回青春。千秋杜元凱,陵谷有貞珉。矯矯東南笴,飲羽荊山珍。寸筠倘不易,遺直在斯民。徘徊望軌轍,肝膽徒酸辛。纻衣慚古誼,捐佩感騷人。
黃塵萬古長安路,折碑三尺邙山墓。西風一葉烏江渡,夕陽十里邯鄲樹。老了人也么哥,老了人也么哥,英雄盡是傷心處。只見青簾高掛垂楊樹,朱簾暮卷西山雨。誰待向禁城狼虎叢中去,我則待儂家鸚鵡洲邊住。倒大來快活也么哥,快活也么哥,抵多少夢回明月生南浦。
半壁枯茅冷鳥啼,召吾芒杖暮風催。山花盛作無人賞,剩有黃蜂踽踽飛。
長溪西注,似延平雙劍,千年初合。溪上千峰明紫翠,放出群龍頭角。瀟灑云林,微茫煙草,極目春洲闊。城高樓迥,恍然身在寥廓。我來陰雨兼旬,灘聲怒起,日日東風惡。須待青天明月夜,一試嚴維佳作。風景不殊,溪山信美,處處堪行樂。休文何事,年年多病如削。
江云漠漠低沙樹,山雨霏霏集苑樓。入夜圖書看燭坐,逢春尊俎傍花愁。
酂侯昔微時,刀筆一小吏。起依日月光,勛業高百世。道大原不容,功高亦為累。所以韓彭徒,累累就庖胾。蕭何于是時,身任天下寄。坐安劉帝心,賴有東陵計。東陵固明哲,避地有深意。此物原不凡,世俗豈知味。此味當自知,未可語兒輩。
埋沒殘碑草自春,旋風時出地中塵。墦間夜半分珠玉,猶是當時乞祭人。殘槨穿來欲幾春,蕭蕭長草沒騏驎。墦間或有樵蘇客,未必他年醉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