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鐘山
登高得勝游,暫喜塵鞅脫。
林深鳥聲微,石兀馬足滑。
一笑立高寒,雙明渺遐闊。
酒酣百慮消,世事等毫末。
登高得勝游,暫喜塵鞅脫。
林深鳥聲微,石兀馬足滑。
一笑立高寒,雙明渺遐闊。
酒酣百慮消,世事等毫末。
登上高山獲得快意的游覽,暫時欣喜能擺脫世俗事務的束縛。樹林幽深鳥兒的聲音微弱,石頭突兀馬蹄容易打滑。微笑著站立在高而寒冷之處,雙眼所見一片悠遠遼闊。酒喝得暢快時各種憂慮都消散了,覺得世間的事情都如毫毛末梢般渺小。
塵鞅:世俗事務的束縛。鞅,套在馬頸上的皮帶。
兀:突兀,高聳。
雙明:指雙眼。
遐闊:悠遠遼闊。
毫末:毫毛的末梢,比喻極其細微的事物。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是在繁忙的世俗事務中感到疲憊,于是登上鐘山游覽。在大自然中,他暫時擺脫了塵世的紛擾,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世俗的超脫和對自然的喜愛。其特點是情景交融,通過登山的經歷和所見之景抒發情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在自然中尋求心靈慰藉的心境。
治身如治國,綢繆貴未然。克已如克敵,孤軍宜深懸。疾至罹百憂,欲勝叢百愆。人生無坦途,衾影即水淵。
江南好,往事記紛紜。杏雨歸來虞學士,蕪城賦就鮑參軍。一例等浮云。
開簾拂面水風腥,葉墮空林帶雨聽。半夜雞聲喑似柝,遙天魚眼大如星。下方營夢人都蟻,滄海隨波我亦萍。擬學義熙陶靖節,還愁醉眼有時醒。
大地春回到處花,也隨節序訴年華。園中桃色妍如錦,世上人情薄似紗。未肯陌頭迎仕女,卻從庭角斗云霞。淩霄百尺憑空起,片刻風光何足誇。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鑒誡時。意淺不知多則惑,心靈須識動之微。行兇既有人誅戮,心善豈無天保持。讀易不惟明禍福,堯夫非是愛吟詩。
游戲公孤了,歸來不愛名。昌黎前進士,司馬老先生。有節花宜晚,無波水自平。翳云遮不得,南極益精明。
豈果開元天寶間,文章司命付梨園?諸公自有旗亭見,不愛田家老瓦盆。
大虛空重片光懸,何異初開混沌天。能辦辛勤磨玉斧,不愁缺月不團圓。
結屋翠微間,蓬門晝不關。宿云長在樹,倦鳥自歸山。境為虛偏勝,心于靜始閒。逍遙弄泉石,盡日竟忘還。
無因同撥地爐灰,想見柴荊晚未開。不是雪中須送炭,聊裝風景要詩來。
脫卻儒冠意氣舒,多情相訪到蓬閭。丈夫得志生為將,我輩安能死守書。虎略定知高一世,雞窗可否憶當初。宦場邇日輕文士,憑仗吾賢為掃除。
孔不飲盜吳飲貪,飲狂國人狂正酣。沁寒漱齒齒鋒利,公以濯足吾不諳。豈遭十日爍下土,軀殼焦縮皮毛燂。因思層冰赤腳踏,冰山多險不可探。牛蹄濙濙可在眼,一冷著骨毛毿毿。夜眠如臘絕垢膩,只此可寄僧伽龕。滄浪漁父怨腫濕,妙道肯向庸庸談。不為勞勞逐蠹魚,平生即此當菑畬。兒童莫笑頭顱白,恐是研山行秘書。黃帝游華胥,簡子聽鈞天。孔與周唯諾,莊周蝶翩翩。有無無有間,抱枝蛻空蟬。幸蚤脫鼎鑊,無為世熬煎。草堂風颼颼,有身堪晝眠。鼻中作雷鳴,雖夢未夢然。恨不如蝴蝶,隔墻知有花。隨風飄別院,得意過東家。涉遠終須馬,撲叢常畏蛇。春歸在何日,莫遣涴泥沙。
潮氣濛濛島嶼青,客心南去極滄溟。人逢裸國章縫賤,山入蠻荒草木腥。兵火未消天狗劫,風雷猶奉野狐靈。無窮萬里乘槎意,不為來看海上星。刀光寒閃鸊鵜膏,俠膽消沉客路勞。禁衛全軍歸呂祿,中原重鎮付朱滔。金牛假道愁歸蜀,石馬傳文詫共槽。海外且尋徐福去,蓬萊極目五云高。
細草愁煙,幽花怯露,憑欄總是銷魂處。日高深院靜無人,時時海燕雙飛去。帶緩羅衣,香殘蕙炷,天長不禁迢迢路。垂楊只解惹春風,何曾系得行人住!
夢中常作水南游,山北煙霞物外秋。好是老僧今在否,我來還上望仙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