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雜興二首 其一
秋山何言哉,萬物興自闌。
昔翳春空云,今作道上斑。
況此江浦蕙,幾何不為菅。
幽泉大自在,映月瀉潺湲。
秋山何言哉,萬物興自闌。
昔翳春空云,今作道上斑。
況此江浦蕙,幾何不為菅。
幽泉大自在,映月瀉潺湲。
秋山默默無言,萬物自然地走向衰敗。昔日如春天天空中遮蔽的云朵,如今已化作道路上的斑駁痕跡。何況這江岸邊的蕙草,又能有多久不變成茅草呢。幽靜的泉水自在流淌,映著明月潺潺而瀉。
闌:衰落、殘盡。
翳:遮蔽。
斑:指斑駁的痕跡。
江浦蕙:江岸邊的蕙草,蕙草是香草。
菅:茅草。
潺湲:水慢慢流動的樣子。
具體創作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推測是詩人在秋季有感而發。可能當時社會環境有一定變化,詩人看到秋日萬物的變化,聯想到人生境遇,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感慨時光與萬物興衰,特點是借景抒情、對比鮮明。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白云繚繞四圍山,十里松陰始扣關。石澗風篁偏引興,云房清話暫乘閒。山頭野鹿銜花至,月下高僧洗缽還。明發歸程朝雨凈,紺園回首翠屏間。
本自驂鸞駕,何因下爵羅。未沖霄漢去,且傍水云過。收拾為閑伴,提攜作好歌。莫懷軒冕意,風月共婆娑。
碗子城邊路,年來幾度過。山川認行色,花鳥熟鳴珂。戀闕情何限,瞻云思轉多。壯懷成激烈,彈劍欲高歌。
記得去年寒食后,君從北上我西游。山川總入英豪氣,風雨不堪離別愁。歸馬有知元識路,來鴻無信動經秋。燕臺又擬相逢日,共說長安古帝州。
雪映樓頭月,燈明案上書。書中何限事,獨坐憶當初。素手挑銀釭,光如昨夜紅。信中言有限,心底事無窮。
碧殿長松鎖十尋,晚云將雪助蕭森。貂蟬不改厓山制,金石疑聞孔壁音。南去星潮嗟往事,北來祠廟豈公心。春風一掬唐衢淚,幾為先生濕短襟。
一枕鈞天睡正濃,曙鴉啼散五更鐘。朝廷有道邊烽熄,閒散何妨自養慵。
翠云深幕鎖窺眸,個中誰識隱啼烏。如何墜到寒渦后,猶向舊枝數轉頭?
昨日風北厲,長河水膠舟。今日暢柔和,好鳥鳴高丘。芳春肇伊始,寒氣畢泥牛。誰為頌椒花,引酒聊自酬。
水火連年困,膏肓無日痊。唯將祖龍死,說向病床邊。
幾日山居入夢遲,寶恒苑外有橫枝。夜深斑駁窗搖影,十五年前孤枕時。詩覓我,我尋詩。兩般情緒一般癡。尋詩當日渾無賴,漸被詩尋不自知。
盡日困登陟,跏趺聊對床。巖空眩層碧,草細函幽香。吊古謾秋思,開尊延月光。隨身有竿木,作戲且逢場。
郭姑姑,顧郭姑。姑顧姑,不顧幾逐婦。今朝日出時,東方欲晴西欲雨。
臣靈長亙天,何時化為石。特立千萬年,終古無人識。
南浦樓前風色新,主人送別玳筵春。他時若上滕王閣,為念江湖萬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