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游園望月
炎靈全盛地,明月半秋時。
今古人同望,盈虧節暗移。
彩凝雙月迥,輪度八川遲。
共惜鳴珂去,金波送酒卮。
炎靈全盛地,明月半秋時。
今古人同望,盈虧節暗移。
彩凝雙月迥,輪度八川遲。
共惜鳴珂去,金波送酒卮。
這里是炎漢興盛之地,正值中秋明月高懸。古往今來人們同望這月,月的圓缺隨節氣悄然變換。月光凝聚,雙月般的光彩顯得格外遙遠,月輪移動,在八川之上顯得遲緩。大家都惋惜友人離去,只能以這月光下的美酒送別。
炎靈:指漢朝,漢朝以火德王,故稱炎靈。
半秋:即中秋。
盈虧:指月亮的圓缺。
迥:遠。
八川:古代關中地區灞、浐、涇、渭、酆、鄗、潦、潏八條河流的總稱。
鳴珂:指顯貴者所乘的馬,因馬勒上的珂飾振動作響而得名,這里代指友人。
金波:指月光。
酒卮:酒杯。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詩人在中秋佳節于樂游園與友人相聚,望月感慨時光流逝,恰逢友人離去,于是創作此詩以表達情感。
這首詩以望月為契機,將歷史的滄桑感與當下的離別之情相結合。詩中對明月的描寫細膩,情感表達深沉含蓄,在同類望月送別詩中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解紱朝天,滿城桃李繁陰布。彩舟難駐。忍聽驪歌舉。協贊中興,圣意方傾注。從今去。五云深處。穩步沙堤路。
帝子瀟湘渚,乘彎裊裊邊。可憐江上竹,猶帶古時煙。
雪罷嚴寒殆不禁,紫宸朝退禁門深。君恩委曲人知否,數盞香醪抵百金。
澄江如練正高秋,一笛吹秋上此樓。有客乘風來縱酒,長歌遠送下灘舟。
阮峰高倚碧云深,小阮人將擬漢陰。七十馀年閑笑傲,百千變態任浮沈。膝前饒有舒懷景,方外常存耐老心。家近鄉鄰沽酒市,提壺攜侶愜招尋。
常住無人識,諸僧日與驩。并嫌留短發,何意戀微官。歲月窮千卷,行藏老一簞。草堂青嶂合,春雨響瑯玕。
獻策曾承相國知,三加親為結冠緌。痛來禮數從茲絕,不獨西臺慟哭時。
隱密全真處,渾崙未剖時。從來只與么,不用討瑕疵。
從來幽興競山長,況復山塘七里強。秪樹排云全古色,畫船沖雨為新涼。寒泉尚挹高人抱,霸氣終收故劍光。惟愛同游賢岳長,暝鐘猶訪講經堂。
霧鎖高樓,寒凝深院,經冬病枕纏綿。昨夜聽雷,推窗已是新年。一枝觸目驚心處,嘆山茶、灼灼如燃。最堪憐、似逐閑云,三兩風鳶。應知鏡里清顏瘦,喜沉疴既去,筋力新添。見說春風,倏然綠了千山。溪頭野薺花方好,約何時,去訪桃源?莫負他、春日融融,啼鳥關關。
論交茲夕復何疑,屋角參橫動遠思。今世幾人堪久別,他鄉惟子許相知。但看綠漲流桃葉,已是朱明負荔枝。去住總來成系念,一生憔悴此情癡。
櫓枝搖綠,坐平潮天半。笑指疏星出低岸。曉鐘聲、欲濕更帶寒煙,遮望眼、暗把遙山敲斷。過橋才數轉。蘆荻花疏,飛起無聲三兩雁。水色上紅樓,臨水人家窗兒靜,湘簾半卷。念霽景澄鮮稱詩情,甚墜句零星,拾回都懶。
每將迂自哂,此老似還迂。世上千年調,山中一卷書。病長無擾擾,靜只有如如。老我青天眼,浮云看卷舒。
割愛聊芟竹,薙荒暫作橋。云嵐披舊址,花鳥歷前朝。澗伏多年雪,山深太古條。南華志怪者,不達小逍遙。
寬厚憐兒女,辛勞只為家。安貧衣食簡,更不事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