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三十六首 其一二一
舊時日月,舊日山川。
東西不易,南北不遷。
水云雜沓,龍象駢闐,古佛家風尚儼然。
雨過千林開翠幄,月臨雙沼浸銀蟾。
舊時日月,舊日山川。
東西不易,南北不遷。
水云雜沓,龍象駢闐,古佛家風尚儼然。
雨過千林開翠幄,月臨雙沼浸銀蟾。
還是過去的日月,依舊是從前的山川。東西的方位沒有改變,南北的位置也未曾遷移。云水紛雜繁多,大德高僧聚集在一起,古佛的家風依舊莊重威嚴。雨停之后,千片樹林仿佛打開了翠綠的帳幕;月光灑下,雙池之中好像浸泡著銀色的蟾蜍。
偈(jì)頌:佛經中的唱詞,也泛指佛教徒所唱的歌訣。
雜沓:眾多而雜亂的樣子。
龍象:指修行高深、有大德的高僧。
駢闐(pián tián):聚集、羅列。
儼然:形容莊重嚴肅。
翠幄(wò):翠綠的帳幕,這里形容樹林。
銀蟾:指月亮。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內容看,可能是作者在寺院中,看到寺院的環境、僧眾的修行等,有感于古佛家風的傳承和自然的恒久,從而創作此偈頌以表達內心的感悟。
這首偈頌主旨在于宣揚古佛家風的傳承和自然的永恒。其特點是將自然景象與佛法感悟相融合,充滿禪意。在文學史上雖未產生廣泛影響,但體現了佛教文學的特色。
棲君思玄室,誦君思玄賦。此意無可言,莫為平子誤。
春氣薰空草木浮,綠云冉冉起山頭。嵐光浥翠濃于染,潤入衣襟冷欲秋。
峰峰在谷中,芙蓉不可見。下注大龍湫,何峰多白練。
莫春春服喜初成,玄覽臺前日最明。鼓瑟未能追雅調,浴沂聊試濯塵纓。濟川似見南溟楫,懷闕偏依北斗城。欲會點狂當日意,滿林梧竹送春聲。
五月五日千花晴,懷來川頭組練明。乘驄使者出行營,張侯手撫諸干城。?翿小帶垂金鈴,馬耳削立聽軍聲。彎弓技似無甘蠅,滿若纖阿霹靂鳴。尾銜飛鏑雙流星,錦毬揉裂紛紫纓。瞥然鴿起凌空冥,董生劍舞技何精。雪山怒壓霜濤崩,須臾突騎鼓不停。降番猬鬣殊猙獰,決驟擬肉中原兵。何來一校馳相迎,恍如云中白角鷹。爪距格格摧秋翎,欄腰師比七尺輕。敗馬局蹐不能行,擲來猊雛萬眾驚。問之乃是前董生,黃金鑿落珊瑚傾。野夫鯨吸乾滄溟,酒間慷慨涕淚零。漠南咫尺皆王庭,狼牙大纛天縱橫,嗚呼汝曹慎莫矜。
不算尋芳,非游南浦。行舟只把津梁數。御河風景尚依然,園林宛似柴桑里。水畔鷗迎,鶯呼啟戶。草堂相聚殷勤語。傾心正訴隔年愁,柳條怎綰斜陽暮。
白羽仙衣列成隊,一舞瑯瑯響玉佩。九霄弦管繞瑤池,十重春色擁螺黛。可憐似此天上景,世間但得睹叆叇。蕓蕓誰復問青陽,聰者不聞明者眛。朔風號號歲云哀,冷月如盤墜欲碎。忽報有花名曰梅,悄然開出隱湖埭。我欲著屐尋梅去,其所處兮竟安在。君胡不見王子猷,剡江夜雪獨訪戴。
瓊林晏罷賜緋衣,便綰金章入省闈。一舉登科□□有,三朝作牧古來稀。仁風在在噓黔首,湛露重重濕紫衣。富貴幾人能勇退,功成名遂早言歸。
倒流映碧叢,點露擎朱實。花茂蝶爭飛,枝濃鳥相失。已麗金釵瓜,仍美玉盤橘。寧異梅似丸,不羨萍如日。永植平臺垂,長與云桂密。徒然奉推甘,終以愧操筆。
河水清且漣,河上多芳草。春風二月時,千里交河道。交河漢家營,荒莽少人行。日暮凄風起,黃沙與云平。云間有孤雁,附書自鄉縣。翩翩欲下來,聞弦卻驚散。草青雁北飛,草枯雁南歸。雁飛有歸時,征人無還期。
舊游渾似夢,佳處每難忘。地僻溪山秀,春深草木香。世途方梗棘,老景自凄涼。衲子那知此,閑中氣味長。往年同謝老,勝賞到開平。步屧山云細,回舟溪月清。光陰雙轉轂,身世兩浮萍。愿卜幽棲地,翛然得此生。
侍從違明主,江湖作遠臣。心常依日月,年漸老風塵。賦在休詢鵩,文成或感麟。白頭吟更苦,垂涕望楓宸。
久別慶云顏博士,書來為喜報平安。同鄉無限相思意,特寄清風客里看。
功名同頡頏,意氣許千秋。愧我貧如洗,憐君病不瘳。歌殘流水調,影散碧云樓。吾黨今寥落,交情何處投。
三冬閉戶謝登臨,老屋虛檐匿凍禽。催客漫吟惟酒意,伴人無寐見燈心。每因寒節愁花少,獨剩幽懷望雪深。扶杖行尋松竹徑,皚皚一為浣塵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