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徐端友立大壽其母夫人
英英二徐,名德之雛。早從爛柯,知所步趨。
南陔子職,夙夜盡劬。九日黃花,采采盈裾。
請壽堂萱,大年方壺。龐眉發鶴,重錦軒魚。
母詔子前,問學勉諸。參匪直養,心傳泗洙。
誠身悅親,授伋著書。子曰懋哉,益厲厥初。
榮多遺母,文繡不如。戲舞樽前,母為笑娛。
我寄四言,俾陳座隅。
英英二徐,名德之雛。早從爛柯,知所步趨。
南陔子職,夙夜盡劬。九日黃花,采采盈裾。
請壽堂萱,大年方壺。龐眉發鶴,重錦軒魚。
母詔子前,問學勉諸。參匪直養,心傳泗洙。
誠身悅親,授伋著書。子曰懋哉,益厲厥初。
榮多遺母,文繡不如。戲舞樽前,母為笑娛。
我寄四言,俾陳座隅。
杰出的徐家二位公子,是品德聲名的后起之秀。早年師從良師,知曉該如何行事。在孝道上,日夜都盡心盡力。重陽節采摘菊花,采了滿滿一衣襟。為母親祝壽,祝愿母親如仙壺般長壽。母親眉發如鶴般潔白,穿著華美的衣服如軒中魚般優雅。母親把兒子叫到面前,勉勵他們在學問上努力。學習并非只是奉養母親,要傳承孔孟之道。真誠修身讓母親愉悅,就像曾參著書一樣。兒子說做得好啊,要更加砥礪初心。榮耀留給母親,華麗的服飾比不上。在酒樽前嬉戲起舞,母親為此歡笑愉悅。我寫下這首四言詩,讓它擺在您座位的角落。
英英:杰出的樣子。
爛柯:指代良師,傳說晉人王質上山砍柴,看童子下棋,棋局終了,斧柄已爛,后世用爛柯指時間流逝或指代仙人、高人等,這里指徐端友的老師。
南陔:《詩經·小雅》篇名,后指奉養父母。
萱:萱草,代指母親。
大年方壺:大年指長壽,方壺是傳說中的仙山,這里指祝愿母親長壽如仙。
龐眉:眉毛黑白雜色,形容老態。
參:曾參,孔子弟子,以孝著稱。
泗洙:泗水和洙水,在山東曲阜,是孔子講學的地方,代指孔孟之道。
伋:曾參之子曾伋。
懋:勉勵、美好。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在重陽節期間,詩人為徐端友母親祝壽而作。當時社會重視孝道和文化傳承,詩人通過此詩贊揚徐氏兄弟的品德和孝道,同時期望他們能傳承孔孟之道。
這首詩主旨是祝壽和勸勉,突出了孝道和學問傳承的特點。它展現了當時社會的道德觀念和文化氛圍,在文學上以古樸的四言形式和用典手法,體現了一定的文化價值。
八表煙霞總一家,藍橋到此作生涯。人間富貴塵如海,虛度春風三月花。
連家庭榭倚溪陰,七月林塘秋意深。已覺經時違眺望,獨將暇日費追尋。尊移別墅黃花近,網集寒潭翠荇沉。今夜酒醒山上月,可堪鳴角間清砧。
簫管皇都數盛明。查樓舊地尚能名。可憐弟子教成隊,到處人才讓后生。聞吉語,話書楹。曈曈曉日耀干旌。依然十萬春花夢,座上梅村更淚傾。
溪環南野似蓬瀛,卻笑平泉浪得名。一代人倫懸水鏡,百年行樂寄棋枰。籬編錦石黃花繞,棹倚銀沙白鳥迎。曾附公門桃李樹,一枝先濯露華清。
張蒼飲乳不曾迎,白首偏多素女師。一曲同攤雙唱處,桃花紅映古松姿。
倚棹江邊日欲沉,帝鄉翹首五云深。多情獨有中天月,照見寒潭與我心。
日精月華所滋結,金匱瓊笈稱靈珍。味勝仙人掌中露,色如游女衣上塵。餌之伐邪鍊神魄,久且長年登高真。輕瑿茯菟乃淪滓,嘉賞當問清遐人。
新綠猗猗劇可憐,頹垣日薄長春煙。十旬苦口酬春病,一掬芳心及早年。下體忍言中道棄,為菹重結醢人緣。杞芽臭味曾相配,回首前期輒惘然。
佳辰聘望給孤園,白祫初成氣候暄。春日漸添風物美,空山真隔市朝暄。歌催酒盞當筵急,坐愛花枝滿目繁。眼底同君聊一醉,吳臺梁苑底須論。
丈人昔日經行處,草暗苔荒四十春。誰倚高寒訪陳跡,璇題寶墨一時新。
從宦當年此地游,登龍喜逐識荊州。江湖一別八千里,京國重逢三十秋。紫禁承恩偏浩蕩,寒窗刻志尚淹留。相知亦有常何在,但愧無才似馬周。
離情觸處總相關,小字縣名傳。聽去偏驚,避將無計,誰使駐征鞍。夢中從此尋猶近,寒夜奈無眠。轉眼春風,預愁江上,萬點見青山。
長淮何爛漫。路悠悠。得當樂忘憂。
迷途誰解反三隅,半是騎驢更覓驢。一滈未逢師子吼,千章虛讀野狐書。
逍遙堂后千尋木,長送中宵風雨聲。誤喜對床尋舊約,不知漂泊在彭城。秋來東閣涼如水,客去山公醉似泥。困臥北窗呼不起,風吹松竹雨凄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