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闈鎖試贈趙茂實
吳淞人物老儒宗,閩浙文章屬巨公。
竹葉幾杯惟對酒,棘闈數仞不通風。
較文已辨珉兼玉,揭榜應知魚化龍。
近日有心來聽教,奈何方面事匆匆。
吳淞人物老儒宗,閩浙文章屬巨公。
竹葉幾杯惟對酒,棘闈數仞不通風。
較文已辨珉兼玉,揭榜應知魚化龍。
近日有心來聽教,奈何方面事匆匆。
吳淞地區的杰出人物,是德高望重的儒者宗師,在閩浙一帶,文章方面您是大家。您在考場中,只能以幾杯竹葉青酒相伴。考場壁壘森嚴,密不透風。您評判文章,能清晰分辨出似玉的石頭和美玉。等到張榜時,定能看到學子們魚躍龍門。最近我有心來聆聽您的教誨,無奈地方事務繁忙。
秋闈:明清時鄉試在秋季舉行,稱秋闈。鎖試:指科舉考試期間考官鎖宿試院,以防止作弊。
老儒宗:德高望重的儒者宗師。
巨公:大家、名人。
竹葉:指竹葉青酒。
棘闈:指科舉考場,因考場圍墻上插棘以防作弊,故稱。
珉:似玉的石頭。
魚化龍:比喻舉業成功或地位高升。
方面:指地方軍政長官或地方官署。
此詩創作于科舉考試期間。當時趙茂實作為考官參與秋闈鎖試,在閩浙地區文章方面有很高地位。作者可能是地方官員,事務纏身,雖有心聆聽趙茂實教誨卻無法如愿。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趙茂實的學識地位,期待學子科舉成功,也表達自身遺憾。其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科舉考試的相關情況和文人之間的交往。
春入華堂,玉階草色重重暗。寒波一片映闌干,望處如銀漢。風動花枝深淺。忽思量、時光如箭。歌聲撩亂。環佩叮當,繁華未斷。游賞池臺,滄桑頃刻風云換。中宵笳角惱人腸,泣向庭闈遠。何處堪留顧盼。更可憐、子規啼遍。滿壁圖書,一枝殘蠟,幾聲長嘆。
避石斜開徑,臨池小作堂。竹陰隨杖履,荷氣襲衣裳。迥覺紅塵隔,寧知白日忙。一觴還一詠,此樂詎能忘。
大華終南翠作屏,黃沙黑水萬重輕。春風楊柳三千里,一出長城不肯青。
弄黃含綠葉開眉,最有春來次第知。生計任隨栽者意,卻嗤松柏不禁移。
天地含光,陰陽化章。蔬腸清白,棗齒淡黃。叢林閒去就,云水老行藏。百鍊之金柔兮繞指,九試之玉溫兮截肪。隨身干木,作戲逢場。
飛下云閒玉箸書,忽如夢覺揖梅癯。古來髓脈今誰識,稱得山中老餓夫。
神丹妙道故延年,豈是凡流識大仙。老子尚猶能諱事,軒皇不許亂相傳。誰知造化功夫力,罕見今生度宿緣。猛虎伏來龍駕馭,云騰五色思悠然。
別君惟怨春,不怨江邊柳。欲贈倦攀條,東風吹入手。
流水身飄忽,青云意闊疏。儒林看作傳,使者合求書。野月隨丹旐,山煙濕素車。寢門今日淚,一灑為無馀。
平淮既淼淼,曉霧復霏霏。淮甸未分色,泱漭共晨暉。晴霞轉孤嶼,錦帆出長圻。潮魚時躍浪,沙禽鳴欲飛。會待高秋晚,愁因逝水歸。
索寞還尋靜處行,物華如舊歲華更。綠槐蒼檜曾相識,想見英雄訝瘦生。深炷爐香淺點茶,午庭愁寂下寒鴉。佳人仙去無消息,腸斷春風一院花。雪消姑射豐肌盡,云入陽臺短夢頻。可惜舞衣猶粉黛,不堪歌扇已埃塵。春遠落花隨水盡,夜深明月向人圓。昆崙欲使知無路,仙苑分明隔洞天。風月相望也不多,祇應清淺隔天河。欲憑烏鵲傳消息,一度逢秋一度過。忽地輕紅四散飛,尋常春色未應稀。東風大是無情思,吹落馀香便不歸。百花流轉逐浮萍,柔質那堪殞妙齡。畫手若能圖列女,玉顏應許上丹青。淡紅濃紫總銷魂,春恨無人可共論。徙倚暮寒襟袖薄,落花門巷月黃昏。
古人引舊言,字句多出入。何獨墨子書,字字皆剿襲。持此證古文,其端已固執。乃謂尚書篇,惟墨是摭拾。任意為增損,此注而彼挹。不參五帝紀,妄議何時息。
聞說瑤池會事新,郁蔥佳氣北堂辰。青銅月滿明珠箔,白發莖疏照錦茵。簫管鳳凰臺上侶,兒孫蘭蕙圃中人。風霜亦屢疑春色,烏鵲年年渡漢津。
白茅方士奏靈符,十畝齋宮四面湖。好借琴高金色鯉,妾將騎去問麻姑。
碧殿引薰風,幽幽萬綠叢。內家清暑宴,爭看寶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