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廣東憲陳均二首 其二
我如越雪致狺狺,此事牽連亦到君。
久矣浮名等蠻觸,付之公論定蕕薰。
四知誰不推楊震,三已何曾損子文。
甚欲一行陪祖帳,萬山遙隔幾重云。
我如越雪致狺狺,此事牽連亦到君。
久矣浮名等蠻觸,付之公論定蕕薰。
四知誰不推楊震,三已何曾損子文。
甚欲一行陪祖帳,萬山遙隔幾重云。
我像越地積雪般固執地不停爭辯,這件事牽連到了你。長久以來我把浮名看得如同蠻觸之爭般渺小,還是交給公眾的議論來評判善惡吧。誰不推崇像楊震那樣清廉有操守的人,子文多次被罷官又何曾有損他的賢德。我很想前去為你餞行,無奈隔著萬重山巒和層層云霧。
狺狺:形容狗叫的聲音,這里引申為爭辯不休。
蠻觸:《莊子·則陽》中記載的兩個小國,比喻為小事而爭斗。
蕕薰:蕕是一種有臭味的草,薰是一種香草,比喻善惡、好壞。
四知:東漢楊震,有人夜贈黃金,說暮夜無知者。楊震說:“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
三已:《論語·公冶長》記載,子文三次被罷官。
祖帳:古人出行時祭祀路神,后泛指為出行者餞行的帳幕。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可能是詩人在遭遇一些事情牽連到友人陳均,陳均要前往廣東任職時所作。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一些是非紛爭,詩人借此詩表達自己對名利的看法和對友人的情感。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對浮名的淡泊和對友人賢德的肯定。通過用典和意象營造出獨特意境,展現了詩人的思想境界和對友人的真摯情感。在文學上體現了宋詩用典豐富、表意含蓄的特點。
爾病書頻報,吾憂力不支。論方迷善藥,任術值庸醫。剪紙招魂日,臨棺灑淚時。相看茲婿意,更盡九泉期。
驅使花枝苦未休,平章詩句政冥搜。無端一竇西窗日,不遣吾人略小留。
秋原千樹葉初飛,夜火遙村聽搗衣。莫向他山倍惆悵,家林猶恐未堪歸。
萬斛龍文筆可扛,詩壇坐受百城降。文章今代長庚李,福氣前朝戊子龐。見說明時延彥勝,可令屬籍欠鴻厖。馀干相業公須繼,先借雙旌涖是邦。
草橋園澗備層陰,駕水開筵萬木森。撤暑流情浮醴動,窺樽云色落杯深。蘭亭禊罷春為夏,金谷詩成古復今。拚得扶光西汜促,主人終宴尚馀心。
芳心有待卻含羞,獨殿群芳弄媚柔。不是紅云連閬苑,定應絳雪積昆丘。
春水孤篷發棹謳。彩虹為線月為鉤。桃花浪,杜若洲。此處垂鉤釣玉虬。箬笠蓑衣亂碧波。巨鱗潑剌躍金梭。沖蘋藻,翻芰荷。不上鉤來可奈何。西風一夜下晴川。換酒將魚不用錢。蘆渚畔,蓼洲邊。暮醉醒來月滿船。寒江獨釣去還來。機靜應無鷗鳥猜。冰柱折,雪梅開。坐擁羊裘月未回。
志趣苦難合,倀倀何所依。逢君始相照,知我信為稀。忽報除書下,徒瞻征蓋飛。相思千里遠,洛浦又春歸。仁政如慈父,蒲人得所依。教條前后接,風跡古今稀。試郡才書最,還朝必奮飛。西臺舊班列,猶望繡衣歸。
涼月滿庭清似水,匡床無寐苦難勝。閨人不見羈人況,落葉橫窗蛾撲燈。
人生何處無長短,不計短長自是長。且種文筠添夏綠,應多馀蔭到秋涼。詩書質難深深境,金石相期曲曲腸。小聚兼旬更暫別,臨歧能不獨彷徨。
游子在他鄉,所愿親壽考。水犀游于淵,惟愿水長好。澗石雖孤處,不羨風中沙。葛藟能纏綿,不如絲與麻。
幽侶過湖上,持醪餉沙渚。對面坐相悅,綢繆以為語。垂楊團若蓋,濃陰沃如雨。隔浦掉頭人,扁舟亦來艤。
元日如常日,閒人更老人。后杯真壽酒,便服勝朝紳。何物稱三品,今朝過六旬。候門憐稚子,莫放杏梢春。孰不聞鐘起,吾猶擁褐眠。家人分兩地,客邸跨三年。果蓏思攜幼,粢盛憶祀先。故山歸去好,當及掛燈前。
沙渠風日美,弄水愛群兒。花落鶯猶語,春歸蝶未知。惜芳心未已,高詠社公祠。四序每如此,獨憂無乃癡。
歌吹繒綾樂且耽,烏孫主婿寵恩覃。回宮更治漢依仗,非馬非驢入笑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