驛至得徑坂講席帛詩喜甚和韻且堅秋風武夷之約 其一
驛足歸來以口陳,爛柯山色碧嶙峋。
橫經二月二十一,聽講三千三百人。
圣者子孫皆在列,愚而夫婦也知津。
衰翁首看法筵義,文與正蒙相比倫。
驛足歸來以口陳,爛柯山色碧嶙峋。
橫經二月二十一,聽講三千三百人。
圣者子孫皆在列,愚而夫婦也知津。
衰翁首看法筵義,文與正蒙相比倫。
驛使歸來口頭相告,爛柯山山色碧綠、怪石嶙峋。二月二十一開壇講學,聽講的有三千三百人。圣賢的子孫都在聽講之列,愚鈍的夫婦也能知曉其中道理。我這衰老頭首先領略法會要義,覺得這文章可與《正蒙》相媲美。
驛足:驛使,傳遞公文的人。
爛柯山:山名,在今浙江衢州,此處可能泛指講學之地附近的山。
橫經:指設席講學。
圣者子孫:指賢德之人的后代。
知津:知曉渡口,比喻懂得道理。
衰翁:詩人自指。
法筵:講經說法的筵席,這里指講學的場合。
正蒙:北宋張載所著哲學著作。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可知當時有一場規模較大的講學活動,可能是在文化氛圍濃厚的時期,詩人聽聞講學情況后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講學活動的成功和影響力。其突出特點是用具體數字展現講學規模,體現出講學的受歡迎程度。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的文化交流和學術活動情況。
森嚴公府富榮尊,豈許閑人窺此門。今日可忴身價掉,花錢便可闖重閽。
后土祠前春未歸,揚州城下塞鴻稀。仙人種玉云迷洞,使客揮毫露濕衣。共道肝腸如鐵石,誰知咳唾有珠璣。茂陵屬國詩雖好,空向羊群看雪飛。
清晨聞剝啄,喜得薛能詩。風月一囊錦,江湖兩鬢絲。寒城吹角夜,孤館擁衾時。誰會吟心苦,梅花是舊知。
攲巖松檜轉龍蛇,洞戶仙人字少霞。炯炯長眉非是畫,翠翹斜倚碧桃花。
客久歲云暮,吾衰道自尊。時辰催短速,晷刻變寒溫。人賤時爭席,神傷早閉門。新春看爾到,應念我猶存。
涼透秋霜,暖來時雨,納新吐故相關注。為人當具骨錚錚,飄茵墮溷嗤飛絮。共發豪情,還搜奇句,取材遠矚高瞻處。齊州此日畫圖開,凌云喜看隨鵬舉。
東家牡丹不論葉,西家桑柘不論花。花前把酒酹紅玉,一滴誰沾桑葉綠。隔墻羯鼓春逄逄,人散酒闌花亦空。采桑養蠶百筐滿,子子孫孫衣著暖。明年賃地過東墻,拔卻牡丹多種桑。
山磷磷,石鑿鑿,山石之間云漠漠。短衣開云種寂寞,良耜畟畟翻犖確。云深不辨人與牛,但聞揮鞭叱咤牛礪角。傍人借問耕者誰,晉侯之孫勃窣兒。讀書不食萬鐘祿,卻來云里親鋤犁。云山地瘦禾黍薄,噫嗟先生此東作。一犁春雨土如酥,共笑耕云計良惡。耕云不惡亦不癡,先生笑君君不知。人間寸地出租賦,力田不給公家需。不如耕云之樂有深趣,縣遠山深無悍吏。君不見田家催租夜打門,先生作勞方臥云。
粵歲巳巳兮天狼耀芒。爰有衛霍兮固我圉疆。胡皇輿枉御兮六飛勸勷。孰執其咎兮曰惟巨珰。珰不足誅兮實痛群良。有豸斯冠兮文江之英。焱驚塵集兮溘焉云亡。孰不南奔兮胡獨甘乎鏑铓。曰君辱臣死兮惟義之常。死雖可逃兮吾志弗降。錕铻赤堇之產兮百鍊益剛。猗嗟豸冠兮生者為殤。歸氣作厲兮猶剿乎犬羊。緬思是時兮天地蒼黃。天心不渝兮日月其光。華夷駭聞兮孰不盡傷。驚沙飄梗兮四顧茫茫。斷云沒鶻兮彼天一方。精英燁煌兮逐雁以南翔。有孤煢煢兮抱麟經而獨傷。我哀豸冠兮重珰謀之不臧。冠發上指兮夜何時明。
開元天子達四聰,羽旄管籥行相從。當時從駕驪山者,宰相猶是璟與崇。華萼樓中云氣里,兄弟同眠復同起。玉環一旦入深宮,大枕長衾冷如水。興慶池頭花樹邊,梨園小部俱嬋娟。楊家姊妹夜游處,銀燭萬條生紫煙。寧知樂極哀方始,羯鼓未終鼙鼓起。褒斜西幸雨淋鈴,回首長安幾千里?
打葉雨拳隨手去,吹涼風口逐人來。
螵蛸枝上化薰風,飛掠詩翁短帽中。鬢雪冷侵霜斧落,發云寒壓翠裳空。為裁象齒形如在,試插蟬冠氣尚雄。開卷尋行煩一指,不須當轍怒莊公。
鳳德余芬蔭萬靈,茂林深處謁佳城。宜持大禮趨前拜,事死如生致我誠。
海岸漁竿自把,閭門雀網空張。浪跡真成汗漫,閒心不見炎涼。
記得去年廬阜住,得瞻賢母高風。知興知廢古人同。翛然林下,眼底俗情空。問字有時研佛梵,豈真懺悔塵紅。教兒無忝外家宗。清和應節,錦瑟譜薰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