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括蒼季此翁
君來古括州,吳楚一節游。
衣染匡廬碧,詩清雁蕩秋。
山行尋隠逸,野坐傲公侯。
不欲攜書獻,文章生古愁。
君來古括州,吳楚一節游。
衣染匡廬碧,詩清雁蕩秋。
山行尋隠逸,野坐傲公侯。
不欲攜書獻,文章生古愁。
您來到古老的括州,如同在吳楚大地進行一次暢快的游歷。您的衣衫仿佛染上了廬山的碧綠,詩作如雁蕩山的秋景般清新。您在山間行走尋訪隱士,在野外閑坐時有著傲對公侯的氣概。您不想帶著文章去進獻,那些文章中滿是對往昔的憂愁。
括蒼:古地名,即括州。
匡廬:指廬山。
雁蕩:指雁蕩山。
隠逸:即隱逸,指隱居的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可能是詩人在與季此翁相遇或聽聞其事跡后,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社會可能存在文人雅士追求自由、不慕名利的風氣,季此翁的行為正符合這種風尚。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季此翁的瀟灑和不慕名利。其特點是通過描寫游歷和人物氣質來展現形象。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體現了當時文人對高潔品格的推崇。
鯨波渺渺接遙空,今古由來一葦通。斗柄夜懸常辦北,日輪朝涌始知東。車書既混文無異,爵服才分語不同。鄉路眼中應已熟,好攜包笠扣玄宗。
澹山形勢冠零陵,咫尺拘攣去未能。悵望煙霞今阻隔,尚期歸路一來登。
疊錢輕,鋪罽碎,一碧繡深淺。掩土虛廊,屧步幾回懶。最憐鈿閣愁憑,香驄去遠,剩行跡、被伊遮斷。寂寥慣。只傍冷甃荒階,幽情怕人見。細雨殷勤,殘英遣相伴。憑誰凈拭塵痕,碾青成紙,把離恨、斑斑題遍。
開花曾作雪繽紛,花去還供饤座珍。誰向醫門書下考,便防蒸食墮癡人。
小憩虛齋夕,何人笑語同。青云一才子,白發兩衰翁。節物逢春好,名區有路通。未能窮勝踐,健走愧兒童。
隴麥如煙水滿塘,路邊桃李問柔桑。道人不作淵明調,笑碾新茶看瑞香。
今日出東郊,東郊好春色。青青原上草,莫放征馬食。
不與吾儕共苦辛,墓前宿草幾番新。一流向盡今何世,四海難忘剩此人。接壤母封依愛日,舊京師殯隔揚塵。徹泉難盡西江淚,躑躅荒阡惘二陳。
萬綠壓庭柯,雨晴煙潤。三尺金猊麝微噴。百花香暖,釀作九霞仙醞。祝君如此酒,年年飲。插額漢貂,垂腰蘇印。趁取如今未華鬢。三茅兄弟,總有丹臺名姓。蟠桃熟也未,教人問。
誰其持冰炭,晨夕闖我庭。遙哉水帝后,乃有此寧馨。不受百藥鐫,奈何頑且冥。是時八月半,無云天正清。居然作災怪,流汗如翻瓶。捕逐出八荒,弱步愁□□。而子方寘酒,賓主更醉醒。作詩調明月,顧兔下乞靈。飲量聞小減,猶能吸南溟。客疾掃已空,蕩蕩白云扃。何必效淵明,苦問神影形。吾生七望八,朏朒知幾經。不樂復奚為,羨子鬢未星。何時定一來,眼中見鸞停。軟語到夜闌,發火烹中泠。誦子新詩篇,我亦能靜聽。
廣南東西四十州,瘴癘莫與新昭侔。我身多病亦知免,陛下仁同天地流。
雙井昆仍分不疏,渴中曾起病相如。策勛未有涪翁語,浪說翻經到石渠。
入境當春務,農蠶事正殷。逢溪難飲馬,度嶺更勞人。想取烝黎泰,無過賦斂均。不知成政后,誰是得為鄰。
一枕西堂醒否。繞簾煙雨。曲闌干外即天涯,又綠到、傷心處。目斷年時蘅浦。暗愁無緒。畫輪碾破不成茵,怎絆得、春風住。
秋云秋水兩悠悠,白首何堪動別愁。代嶺月明寒雁過,楚江木落晚禾收。夫差既賜申胥劍,勾踐難回范蠡舟。今古興亡無限事,愿因歸路問沙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