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至馬祖巖和前韻
九秋天地香,贛產饒木犀。登高詣其巔,風健戲馬嘶。
偷得一日閑,古錦奚奴攜。秋陽閣霏雨,飛蓋換障泥。
舉揚馬祖禪,拂摩老坡題。菊萸勸人飲,猛吞玉東西。
憑闌視九州,莽蒼煙水低。如何昌黎翁,華嶺須縛梯。
野性淡無嗜,所樂惟山溪。每羞名利區,得失爭蟲雞。
意行契真趣,荒苔踏成蹊。嘉辰且盡歡,聚散或不齊。
九秋天地香,贛產饒木犀。登高詣其巔,風健戲馬嘶。
偷得一日閑,古錦奚奴攜。秋陽閣霏雨,飛蓋換障泥。
舉揚馬祖禪,拂摩老坡題。菊萸勸人飲,猛吞玉東西。
憑闌視九州,莽蒼煙水低。如何昌黎翁,華嶺須縛梯。
野性淡無嗜,所樂惟山溪。每羞名利區,得失爭蟲雞。
意行契真趣,荒苔踏成蹊。嘉辰且盡歡,聚散或不齊。
深秋時節天地間彌漫著香氣,贛州盛產木犀花。我登高來到山頂,勁風里戲馬嘶鳴。偷得這一日閑暇,讓書童攜帶著古錦。秋日的陽光驅散了細雨,我換下了出行的車蓋。我宣揚馬祖的禪法,撫摸著蘇東坡的題字。菊花和茱萸勸人飲酒,我豪爽地大口喝酒。憑欄眺望九州大地,只見蒼茫的煙水低垂。為何韓愈老先生,去華山還得綁著梯子。我生性淡泊沒有嗜好,只喜歡山間溪流。常常羞于身處名利場,人們為了得失像蟲雞一樣爭斗。隨意漫步契合了真正的樂趣,荒苔都被我踏出了小路。在這美好的日子里盡情歡樂吧,人生聚散或許難以預料。
九秋:指秋季,秋季約九十天,故稱“九秋”。
木犀:即桂花。
詣:到,前往。
奚奴:指童仆。
閣:同“擱”,停止。
飛蓋:車蓋,這里指代車。
障泥:垂于馬腹兩側,用于遮擋塵土的馬具。
馬祖禪:馬祖道一開創的禪法。
老坡題:指蘇東坡的題字。
玉東西:酒杯。
昌黎翁:指韓愈,韓愈世稱韓昌黎。
華嶺:華山。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在深秋時節登上馬祖巖,看到贛州的桂花飄香,有感而發。當時詩人可能處于一種閑適的心境,擺脫了世俗的紛擾,在山間享受自然之樂,同時也對人生的聚散和名利有了一些思考。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名利的淡泊。其特點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以質樸的語言展現深刻的人生感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廣泛的影響力,但反映了詩人獨特的心境和創作風格。
覺山澤山同愛山,春來不來春又殘。四賢祠宇天華上,司馬行窩亦扁顏。
蔥茜夏林綠,高齋方夕曛。幽花垂泫露,遠岫斂歸云。停箑風初至,移尊酒半醺。明朝憶佳賞,回首念離群。
茅亭秋半共飛觴,驚見南枝兩朵香。舟楫正傳桃葉渡,雪花先待壽陽妝。沖寒有意何妨早,索笑巡檐豈厭忙。羨爾山莊饒勝事,薄游端不負秋光。
云氣嘗如象,盤旋玉殿間。匏笙祠二帝,銅鼓鎮諸蠻。地接蒼梧近,林多古竹斑。千秋騷些客,悵望是天顏。
風雨頻催蜀魄還。吟怨舊關山。蜂沈燕寂,自然凄斷,不待摧殘。花前多少傷春淚,一灑一回看。料量明日,年涯漸換,芳事都闌。
吏習久不振,斯人方起衰。循良追古道,儒雅式今茲。政洽看鷹化,心閒有鶴知。何當弦誦地,容我結茅茨。
只鞋蔥嶺去三年,兩甕團團嶺個邊。劫火只思將骨化,寒花依舊護人眠。我雖活在如籠鳥,子巳瀟然作蛻蟬。安得騎牛天竺道,月明重話三生緣。
鄰姬約我踏青游,強拂愁眉下小樓。去戶欲行還自省,也知憔悴見人羞。少年意思懶能酬,愛好心情一向休。若到舊家游冶處,只應滿眼是春愁。
南來走炎荒,北歸定尋思。一生困坎壈,憂患真吾師。堂中木上座,萬里唯爾隨。方幸得良喜,那肯懷秋悲。但令今可行,勿愧論少卑。少時不解事,日日荒于嬉。投老又懶惰,得一或十遺。戲我過此生,造物真小兒。
夜深獨坐事枯禪,撥盡寒灰火不然。忽聽樓頭鐘磬發,一聲清韻滿霜天。
夢想仙人海上游,欲尋蹤跡莽林丘。霓裳碧落飛何處,玉趾青山此暫留。勾漏丹砂猶未就,蓬萊雙舄浪相求。峰前明月參差夜,應載鸞笙過十洲。
松軒風掃靜,終日閉門居。犬臥青苔地,鳥銜紅柿初。瓶殘夜禪起,經潤雨翻馀。自是少人跡,非關往來疏。
日表龍姿,高出千古。妙選瀛洲,學舍千廡。減膳賑饑,恤民疾苦。諫比韋弦,虛懷罕伍。睿藻昭宣,經文緯武。
跬步園林種亦難,渭川還有幾千竿。山云遺我冰綃軸,得與梅花相對看。
自古詩人仕不高,偉人底事占詩豪。同年親友俱三釜,半壁天傾空二毫。守我冷官巾與屨,任他巧宦帶而袍。一篇覆瓿生光焰,地下修文想和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