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峽山和東坡韻
雙虬挾泓玉,奧入百轉灣。
向無長公詩,草木今何顏。
此山二百年,偃蹇客往還。
長風駕余舟,老人急開關。
逢迎欠高僧,喜有識面山。
平生癖幽壑,便合茅三間。
君命何敢留,歸棹隨賜還。
慚愧和光翁,笑指青童鬟。
雙虬挾泓玉,奧入百轉灣。
向無長公詩,草木今何顏。
此山二百年,偃蹇客往還。
長風駕余舟,老人急開關。
逢迎欠高僧,喜有識面山。
平生癖幽壑,便合茅三間。
君命何敢留,歸棹隨賜還。
慚愧和光翁,笑指青童鬟。
兩條如虬的水流挾著一泓如玉的碧水,深入其中有無數曲折的港灣。若沒有蘇東坡的詩,這里的草木如今該多么黯淡。這座山兩百年來,高傲地看著游客往來。長風推動我的小船,山中老人急忙打開山門。迎接我的沒有高僧,好在有似曾相識的山巒。我平生就喜愛幽深的溝壑,本就該在此建三間茅屋。君命在身怎敢停留,乘船回去等待恩賜歸還。慚愧啊和光翁,笑著指向那如青童發髻般的山巒。
雙虬:指兩條水流,形容水流蜿蜒如虬龍。泓玉:一泓如玉的碧水。
奧入:深入。
長公:指蘇東坡。
偃蹇:高傲、傲慢的樣子。
和光翁:具體所指需結合更多背景,可能是作者友人。
青童鬟:形容山巒形狀如青童的發髻。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當時詩人應是在游覽峽山,受到蘇東坡相關詩作的影響,結合自身經歷和對峽山的感受而創作。可能處于有公務在身、身不由己的情境。
這首詩主旨是借游峽山抒發對美景的喜愛和身不由己的無奈。其特點是將自然景色與自身情感巧妙結合,受前人詩作啟發又有自己的感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游覽體驗。
寬圍綠野正華滋,
放牧橫溪草軟時。
跪乳從茲富原隰,
尚羔先喜詠來思。
萬斛春光一段情,荒叢抔土憶傾城。言從天上尋衾抱,不向人間浪目成。
芳草已憐浮蕊盡,游絲休逐片云輕。見說梨花不同夢,可曾石上話三生。
西湖原是莫愁村,路印淩波繡襪跟。凈業已歸埋玉地,信根應結涌金門。
鶯聲兩兩花前恨,橋影三三月下魂。茂宰憐春一憑吊,如云雖有匪思存。
雨余天晴風亂吹,雄虹飽水首下垂。
雷公鞭之不肯起,幻作長橋掉其尾。
我來正值暮秋天,江水江風欲化煙。
萬里澄空天洗出,一輪高涌古嬋娟。
夜靜塔鈴云外語,宵深鷗鳥沙際眠。
劃然長嘯江水立,清寒直偪魚龍骨。
手持鐵笛船頭坐,寡鵠離鶯吹入破。
擁被江心夢不成,可有羽衣掠船過。
歡期遠近。試說向乘槎,倩傳幽恨。萼綠潛攜,蘭香密約,妒煞人間風韻。添上青桐一葉,減卻黃楊一寸。誰同病,有凄涼月姊,廣寒重暈。
何損。虛猜道、解事天公,垂老偏難問。繡被經年。機絲匝月,到底銀河渡穩。寄語多情烏鵲,且莫作炎威準。待暗里,把些時倒扣,算他秋閏。
寵餉頭綱北焙茶,分甘應自五侯家。午雞驚破槐安夢,猶有新香在齒牙。
雙疊紅囊貯揀芽,旋將活火試瑤花。半生未有陽侯厄,喜聽咿啞轉井車。
作宦曾游大海濤,年逾周甲氣仍豪。
霜寒荒島身擒賊,月黑樓船夜帶刀。
征戰不煩宵旰慮,勛名早荷圣恩褒。
先生事業功成后,垂老歸來脫錦袍。
不知天闕復山庭,欲近銀河鵲駕停。
幾處離憂逢七夕,孤臣不寐看雙星。
少日康衢誦古詩,到今擊壤屬龐眉。
息機自得神形聚,為善能教日月遲。
千朵榴花迎上客,一簾燕語勸深卮。
思量誰賜平康福,教子殷勤答盛時。
春風兩岸客來往,紅日一川鶯去留。
不信春風有歲年,椒盤寂寂事難全。長閒漸悟貧猶病,未醉終知濁是賢。
遼鶴縭褷去不回,江豚吹浪復相催。一尊坐對修羅世,噀酒誰能滅火來。
皂帽憂時意自高,精神寧為作詩勞。書蟫老我愁秦火,何術能教魯壁逃。
紫玉屏風敬佛筵,
諸峰如笏上青天。
偶來山寺空無主,
驚起白猿松際眠。
欲霽仍遲,蘸淡墨云痕,低護輕靄。濕粉疏窗,恰是碎瓊堪愛。
休笑凍粟皴肌,盡夢倚、玉林瑤界。伴冷吟姑射仙影,多幸短篷同載。
賈生祠畔曾游處。想探芳、慶湖人在。早梅暗逗春消息,容易風光改。
爭奈怨入素琴,還淚灑、幽蘭弦外。嘆軟紅塵里,茶香酒綠,此情難再。
西望登高樓,申浦三千里。
猶記虹口橋,共君赤欄倚。
鶴鳴華亭縣,花落太湖水。
解攜恍如昨,晼晚彌年祀。
憐君五經筒,班鬢猶未仕。
淹遲彈琴歌,作客風塵里。
夙昔交莫逆,磋磨在文史。
封壤今即殊,聲容滿心耳。
離居欲有贈,愧乏鴛鴦綺。
裁箋寄吳云,思亂誰能理!
除卻借書沽酒外,更無一事擾公私。
清風遺句滿人間,
滅后天臺跡更閑。
碑折塔摧人不顧,
不堪冥目想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