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亭
山中招提鼎足踞,路如丁字分頭入。
遠看港汊紛長繩,俯見阜丘才小笠。
班荊坐仆縱之息,爭解綠荷撮紅粒。
群然飲澗忽喧噪,石兀深叢疑虎立。
我起胡床劃孤嘯,前峰響答松風急。
舉頭云端尚天半,搘竹扳蘿進千級。
山中招提鼎足踞,路如丁字分頭入。
遠看港汊紛長繩,俯見阜丘才小笠。
班荊坐仆縱之息,爭解綠荷撮紅粒。
群然飲澗忽喧噪,石兀深叢疑虎立。
我起胡床劃孤嘯,前峰響答松風急。
舉頭云端尚天半,搘竹扳蘿進千級。
山中的寺廟如鼎足般分布,道路像丁字一樣分開延伸進去。遠遠望去,港汊像紛雜的長繩,俯身看去,山丘就像小小的斗笠。鋪開荊條讓仆人坐下盡情休息,大家爭著摘下綠荷捧著紅菱吃。眾人在山澗飲水時忽然喧鬧起來,石頭立在深草叢中,讓人懷疑是老虎蹲在那里。我起身坐在胡床上放聲長嘯,前面山峰回應,松風變得急促。抬頭看,云端還在天的一半高處,我拄著竹杖攀著藤蘿向上攀登千級臺階。
招提:寺廟。
鼎足踞:像鼎的三條腿一樣分布。
丁字:指道路形狀像“丁”字。
港汊:河汊。
阜丘:山丘。
班荊:鋪開荊條坐地。
撮:抓取。
胡床:一種可以折疊的輕便坐具。
搘竹:拄著竹杖。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在游覽山中寺廟時有感而發,可能當時社會相對穩定,詩人有閑情逸致去登山賞景。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登山所見所感,突出特點是描寫細膩,動靜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觀察力和表現力。
清泉流急響珊珊,丹灶無煙玉石寒。拂石坐來心慮息,氣清冰在玉精盤。
重巒浥露灑朝氛,紫綠千峰盡遜君。當戶分明成好友,莫教山北起浮云。
舁上兒繃滿翠容,黃裙高髻一叢叢。君王入內聞歡笑,賜與金錢滿六宮。
錢神足惡魯元道,崇讓莫推劉子真。由此盡知當世事,得教懷憫不蒙塵。
竹籬茅舍,屋綴黃花。未省是誰家。別有一番秋色,淡蕩不與韶華。敲門且駐輕車。有吳娃。忍羞延客,問儂何事,臉漲微霞。
古院無人至,閑門曉亦開。山獐攲定石,野蟻集生臺。春動煙浮樹,陰庭雪綴苔。午窗幽夢斷,萬籟發清哀。
騑騑四牡詠皇華,河朔逶迤驛路賒。已自西清分使節,還從南斗度仙槎。金函銜鳳疑青鳥,綵袖攜云映紫霞。怪得高堂人并健,彭年原自是君家。
零蹤片影,點點拼成整。掛向心頭充畫餅。依舊商量不定。只身四海尋行,白云笑我飄零。贏得佳人一諾,從今看賤浮生。
雨后復斜陽,天風兩袖涼。黃花秋夢淡,紅葉晚晴長。訪舊心千里,澆愁酒一觴。詩翁定何許,西望白云鄉。子別金盆后,煙嵐野鶴愁。心應游北里,身尚寄南州。落月雙溪夢,西風一劍秋。夕陽山下寺,時憶昔年游。
衰榆弱柳未經霜,已見飄零片片黃。雨后晚風生戶牖,莫將燈火汗清涼。
世事真難測。記當時,名花盛會,滿園春色。耿耿忠心歌盛世,遵命才揮詞筆。誰料到風狂雨急。一曲《打更》波驟起,更文章成罪難分說。懸如發,身名裂。暗中還為故人惜。雖曾經,當場反目,交情斷絕。求取功名心太切,得意一時狂熱。竟落得妻離子別。公案一椿今了結,負耕鋤且作田園客。路漫漫,心猶怯。
四海承平倦萬機,只將彩戲悅真妃。不平最是彈雙陸,骰子公然得賜緋。
為之由己,曷自暴棄。嗚呼靈臺,幸勖爾志。
易水東頭廣柳車,看君殊似魯朱家。只今無限窮心在,羞澀雙龍匣里花。
氣映朱明景自奇,幽窗惟有對君宜。年來晏起無多事,也學韋莊改舊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