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國道間即事
楓染酏顏菊亦酣,霜天風味飽相諳。
馬蹄去去江之北,雁影來來塞以南。
云外數峰輕抹翠,雨余一水碎挼藍。
肩輿催問誰家宿,落日西山已半含。
楓染酏顏菊亦酣,霜天風味飽相諳。
馬蹄去去江之北,雁影來來塞以南。
云外數峰輕抹翠,雨余一水碎挼藍。
肩輿催問誰家宿,落日西山已半含。
楓葉紅得像染過酏顏酒,菊花也開得正盛。我早已熟悉這霜天的美好風味。騎著馬一路向北走去,大雁在塞南往來飛行。云霧外幾座山峰輕輕涂抹著翠綠,雨后江水像被揉碎的藍色綢緞。坐轎趕路,催問今晚在哪家借宿,此時落日已半沉西山。
酏顏:像酏酒一樣的顏色,這里形容楓葉紅。酏,一種甜酒。
酣:本指酒喝得很暢快,這里形容菊花盛開。
諳:熟悉。
挼藍:揉搓藍草以取汁染布,這里形容江水像揉碎的藍色。
肩輿:轎子。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描繪的旅途景象來看,可能是詩人在寧國一帶的道路上出行時所作。當時或許是秋季,詩人在旅途中欣賞著霜天的景色,同時也感受著旅途的奔波。
這首詩描繪了寧國道路間的秋日景色,主旨是展現旅途見聞。其特點是寫景生動,意境優美。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重大影響力,但展現了詩人捕捉自然之美的能力和細膩的情感。
晉臣榮盛更誰過,
常向階前舞翠娥。
香散艷消如一夢,
但留風月伴煙蘿。
半夜發清洛,不知過石橋。
云增中岳大,樹隱上陽遙。
塹黑初沉月,河明欲認潮。
孤村人尚夢,無處暫停橈。
我命同君命,君詩似我詩。
俱無中道計,各失半生期。
素業滄江遠,清時白發垂。
蹉跎一如此,何處卜棲遲。
赴縣是還鄉,途程豈覺長。
聽鶯離灞岸,蕩槳入陵陽。
野蕨生公署,閑云拂印床。
晴天調膳外,垂釣有池塘。
東下經牛渚,依然是故關。
客程臨岸盡,鄉思入鷗閑。
雨漲巴來浪,云增楚際山。
漁翁知未達,相顧不開顏。
三伏客吟過,長安未擬還。
蛩聲秋不動,燕別思仍閑。
亂葉隨寒雨,孤蟾起暮關。
經時高嶺外,來往旆旌間。
朝回離九陌,島外賞殘春。
經宿留閑客,看云作主人。
時清難議隱,位重亦甘貧。
巖洞真仙境,應休別臥鄰。
終年唯旅舍,只似已無家。
白發除還出,丹霄去轉賒。
夏游窮塞路,春醉負秦花。
應是穹蒼意,空教老若耶。
從戎依遠地,無日見家山。
地近風沙處,城當甸服間。
阻河通渭水,曲苑帶秦關。
待月登樓夜,何人相伴閑。
境概殊諸處,依然是謝家。
遺文齊日月,舊井照煙霞。
水隔平蕪遠,山橫度鳥斜。
無人能此隱,來往謾興嗟。
無成歸故里,不似在他鄉。
歲月逐流水,山川空夕陽。
回潮迷古渡,迸竹過鄰墻。
耆舊休存省,胡為止淚行。
二十二三年,游秦復滯燕。徒陪群彥后,自苦此生前。徑折啼猿樹,巖荒噴月泉。東堂曾受薦,垂白志猶堅。
淅淅復棲棲,人間只自迷。終年愁遠道,到老去何蹊。始見紅葉落,又聞黃鳥啼。不因趨大旆,誰肯暫提攜。
童蒙即苦辛,未識杏園春。謾倚無為日,還成不偶人。鄉程長恨遠,旅夢亦愁貧。天地雖云廣,殊難寄此身。
春闈久已滯,秋賦又逢停。選士疑長阻,傷時自不寧。秦城還逐夢,楚徼影隨形。此去吟雖苦,何人更肯聽。
孤立時全塞,求名勢轉難。身多離下國,分合阻長安。越鳥啼春早,蠻花送雨寒。丘門沾顧重,未別欲闌干。
已是鴻來日,堪驚卻背秦。
天遙三楚樹,路遠兩河人。
旅夢難歸隱,吟魂不在身。
霜臺欹冠豸,賴許往來頻。
不共眾山同,岧峣出迥空。
幾層高鳥外,萬仞一樓中。
水落難歸地,云籬便逐風。
唯應霄漢客,絕頂路方通。
獨下黃盤路,多虞部落連。
云晴仍著地,樹古自參天。
亂鳥飛人上,驚麋起馬前。
行行無郡邑,唯見虎狼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