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其三四
風號寒,霜凜冽。
屋浪崩騰,飛銀撒雪。
截流過者,未稱全提。
作死馬醫,暖氣相接。
倒腹傾腸一線通,月明不借蘆花白。
風號寒,霜凜冽。
屋浪崩騰,飛銀撒雪。
截流過者,未稱全提。
作死馬醫,暖氣相接。
倒腹傾腸一線通,月明不借蘆花白。
寒風呼嘯,嚴霜刺骨。屋頂積雪如浪翻騰,似飛銀撒雪。試圖截斷生死流轉的修行人,尚未完全把握佛法真諦。即便對看似無望之事盡力挽救,也能接續生機。掏心掏肺一線相通,明月的光輝無需借助蘆花的白色來映襯。
號:呼嘯。
凜冽:寒冷刺骨。
屋浪崩騰:形容屋頂積雪因寒風翻涌,如浪濤奔騰。
飛銀撒雪:雪落如銀粉飛撒,形容雪勢急驟。
截流過者:禪宗用語,喻指試圖以有為法截斷生死流轉的修行人。
全提:完全把握佛法核心真諦。
作死馬醫:比喻對看似無望之事仍盡力挽救,典出《晉書》。
暖氣相接:喻指生機復現,禪機相通。
倒腹傾腸:比喻坦誠無隱,心意完全交融。
月明不借蘆花白:明月自明,無需依賴蘆花的白色,喻真如本性不借外相。
此為宋代禪宗偈頌,作者或為禪門高僧。偈頌是禪宗闡釋佛理的常用文體,多創作于日常參禪、開示弟子之時。此首當是禪師在寒冬時節,借自然景象啟發弟子放下對法相的執著,體悟“真如本性不假外求”的禪理。
本偈以寒冬景象起興,通過“截流”“死馬醫”等比喻,指出執著于方法的修行局限;以“一線通”“月明不借蘆花”喻示本心自明的真諦。語言質樸而機鋒暗藏,是禪宗“以境說禪”的典型之作,體現了宋代禪門“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傳法特色。
似橘未挾霜,青青照泉水。長安不相見,觸下寧不喜。如何洞庭實,忽吐茲山里。平生笑汝陽,涎流于曲車。乃知老饕心,不掩閑中跨。踞石覬大嚼,慰我燥且渴。童子擷得來,竟為蜇慘遏。取貌失子羽,信言迷宰予。把之行且看,于以懲其余。
我生不知幾何年。天帝名我為瑤姬。家住昆崙懸圃上。日與帝女相遨嬉。朝出共飲玉中髓。夕歸自餐雪里芝。笑說人間日月老。清鏡長照冰霜姿。帝念遠游乃吾心所喜。命我辭家遠主長江水。江水西源玉山頭。蜿蜒如絲東向流。憶從金沙放舲舟。輕帆一日來高丘。高丘秀出巫山陽。陽臺日上云流光。群神喜我始臨此。為我新設白玉床。風亦歡然過瑤席。飛花微著天衣香。江上峨峨十二峰。笑看何似鏡中妝。行云低徊為沐發。驟雨瀟灑能飛涼。山中花木四時新。我來不記若干千萬春。側身西望忽惆悵。膝前錦瑟空橫陳。隨風飄過瞿塘下。歸路渾忘淚盈把。孰知往時乘駕之舲舟。化作滟滪堆頭之石馬。陰崖清猿晝夜啼。曦月不見風凄凄。漁歌千載多苦調。藥客獨尋迷故蹊。含情來往峽江路。但見奔流如電赴。百丈牽舟泣舟子。黃牛三宿猶如故。我殊不樂重上征。群神皆睡莫相迎。十二碧峰寂無語。月明虛聽松風聲。松壑蕭寥入夢初。誰歌三峽出藍圖。江流他日化燈海。照夜無須明月珠。我返巫山時。彩云正入宿。玉衡今稍移。世變一何速。孰知靈境片時眠。乃是人間明月春秋千數百回圓。拂衣東向望江天。山下旌旗揚日鮮。群鑿三巴兩岸石。高筑巨壩橫奔川。黃牛石馬難長在。江山每隨時代改。我愿助人早日截斷大江流。攜手同登巫山絕頂觀燈海。
江城殘雪里,人發剡溪舟。花急風翻去,潮生水逆流。傷心憐去雁,幽興托盟鷗。寄語東蒙叟,春山擬共游。
今我病深重,瞀眩一何多。驚觀遍地豺虎,吮血巨牙磨。誰向森羅玉殿,斫破斑斕鐵鍵,罡氣走妖魔。紛掠嬰兒去,浩劫有余波。丘之夢,禹之謨,舜之歌。陵夷誰料,四海一蟹舞婆娑。千古材愚忠慝,都化蟲沙猿鶴,蠕簇受麾訶。廿五傷心史,讀到淚滂沱。
披圖猶若餐絳霞,尋得仙源便到家。若個殷勤林下客,昂山俯水作生涯。
故國荒涼草樹迷,春風猶記舊沙堤。山連天目孤云下,潮上江頭海日低。送客過溪驚虎嘯,驅龍出洞聽猿啼。何時與我同清賞?凈取山泉煮木雞。
四顧水光無際,自操一葉輕舟。天闊冰輪欲墮,短橈猶在中流。
買地城南種荔枝,每留核付守園兒。但祈四海兵戈息,會見開花著子時。
龍劍雙飛入薊城,一尊揮手暮笳鳴。分符帝問淮陽績,授簡人推鄴下盟。萬樹未央春雪煖,千花長樂曙霞明。亡誇爛漫黃金錫,前殿如椽勒姓名。
板橋再葺岸頭橫,茅屋新添樹外明。山勢追回一溪水,波光飛到萬花亭。沉煙久冷爐猶馥,簾子閑垂腳自平。坐看千林總黃落,只馀蘭蕙向人青。
灤河涼似九龍池,清暑年年六月時。孔雀御屏金纂纂,棕櫚別殿日熙熙。青藜獨喜頒劉向,黃閣重開拜子儀。千載風云新際會,愿將金石播聲詩。
家住淮陽邊,門臨廣陵水。潮生乘月沉浮槎,暮去朝來空復爾。有時或度紫霞橋,有時更出長干里。相逢盡道狹邪游,黃金勒馬錦纏頭。揮鞭調笑吳姬醉,蕩舸何須問越謳。少小離家三十載,桑田恐已變滄海。逢人往事不須譚,唯有乾坤雙眼在。
修竹南窗花北窗,翠陰濃色兩無雙。隔城走馬催銀燭,今夜留君倒玉釭。
空谷佳人玉佩珰,瑯玕斜搭領襟長。杜陵野老多才思,解道風吹細細香。
思量宜是犴中人,感動君王恐未真。十載每懷當世事,一軀何惜老來身。恩深愿作溝渠骨,罪重難為草莽臣。此日存心都莫道,好將余喘聽明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