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荊軻傳
夜讀荊軻傳,掩卷喟然嘆。
結交天下士,賢哉太子丹。
報秦一片心,秋蓮孤劍寒。
介紹田先生,得結荊卿歡。
太子一語疑,先生甘自殘。
荊卿欲借手,臨事敢開口。
走見樊於期,愿借將軍首。
將軍搤擥言,念此固已久。
得復平生讎,性命何足有。
四雄英烈風,精誠凌白虹。
函關初未入,氣已吞祖龍。
其事雖不就,簡牘光無窮。
奈何今之人,蹙縮如寒蟲。
夜讀荊軻傳,掩卷喟然嘆。
結交天下士,賢哉太子丹。
報秦一片心,秋蓮孤劍寒。
介紹田先生,得結荊卿歡。
太子一語疑,先生甘自殘。
荊卿欲借手,臨事敢開口。
走見樊於期,愿借將軍首。
將軍搤擥言,念此固已久。
得復平生讎,性命何足有。
四雄英烈風,精誠凌白虹。
函關初未入,氣已吞祖龍。
其事雖不就,簡牘光無窮。
奈何今之人,蹙縮如寒蟲。
夜晚閱讀荊軻的傳記,合上書本不禁長嘆。(荊軻)結交天下賢士,賢能的太子丹啊!他報復秦國的一片忠心,如秋蓮般高潔,孤劍生寒。(太子丹)經田先生引薦,得以與荊軻交好。太子丹一句懷疑的話,田先生甘愿自殘明志。荊軻想借助(樊於期的首級)行事,臨事敢于開口相求。前去會見樊於期,希望借取將軍的首級。樊將軍扼腕而言,想著此事本已很久。能報平生大仇,性命又何足惜。四位英雄的英烈風范,精誠之氣直上白虹。函谷關尚未進入,氣勢已吞滅秦始皇。此事雖未成功,史書記載卻光彩無窮。無奈如今的人,畏縮如同寒冬的蟲子。
喟然:嘆息的樣子。
太子丹:戰國末期燕國太子,曾派荊軻刺秦。
秋蓮:比喻高潔的品格;孤劍寒:形容復仇之志冷冽堅定。
田先生:田光,為太子丹推薦荊軻,后自刎以明志。
樊於期:秦國叛將,荊軻借其首級作為接近秦王的信物。
搤擥(è lǎn):同“扼腕”,用手握住手腕,形容激動。
祖龍:指秦始皇。
簡牘:古代書寫用的竹簡木片,代指史書。
蹙縮:蜷縮,形容畏縮怯懦。
此詩應為作者讀《史記·刺客列傳》中荊軻刺秦事跡后所作。通過回顧戰國末期燕太子丹與荊軻、田光、樊於期等人共謀刺秦的歷史,借古喻今,反映作者對當時社會缺乏英雄氣、世人懦弱退縮現象的批判。
全詩以“讀”為引,先敘讀史感慨,再詳寫四雄事跡,最后對比今人,突出“英烈精神不朽”的主旨。詩中既有對歷史人物的禮贊,又有對現實的針砭,是一首借史抒懷、情感強烈的詠史之作。
瘴云終不滅,瀘水復西來。
閉戶人高臥,歸林鳥卻回。
峽中都似火,江上只空雷。
想見陰宮雪,風門颯踏開。
軍吏回官燭,舟人自楚歌。
寒沙蒙薄霧,落月去清波。
壯惜身名晚,衰慙應接多。
歸朝日簪笏,筋力定如何。
七月六日苦炎熱,對食暫餐還不能。
每愁夜中自足蝎,況乃秋后轉多蠅。
束帶發狂欲大叫,簿書何急來相仍。
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腳蹋層冰。
莽莽萬重山,孤城山谷間。
無風云出塞,不夜月臨關。
屬國歸何晚,樓蘭斬未還。
煙塵獨長望,衰颯正摧顏。
巫峽盤渦曉,黔陽貢物秋。
丹砂同隕石,翠羽共沈舟。
羈使空斜影,龍居閟積流。
篙工幸不溺,俄頃逐輕鷗。
囀枝黃鳥近,泛渚白鷗輕。
一徑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釀黍,細雨更移橙。
漸喜交游絕,幽居不用名。
邊秋陰易久,不復辨晨光。
檐雨亂淋幔,山云低度墻。
鸕鶿窺淺井,蚯蚓上深堂。
車馬何蕭索,門前百草長。
嬾心似江水,日夜向滄洲。
不道含香賤,其如鑷白休。
經過調碧柳,蕭索倚朱樓。
畢娶何時竟,消中得自由。
豪華看古往,服食寄冥搜。
詩盡人間興,兼須入海求。
野寺垂楊里,春畦亂水間。
美花多映竹,好鳥不歸山。
城郭終何事,風塵豈駐顏。
誰能共公子,薄暮欲俱還。
今日潘懷縣,同時陸浚儀。
坐開桑落酒,來把菊花枝。
天宇清霜凈,公堂宿霧披。
晚酣留客舞,鳧舄共差池。
朱李沈不冷,雕胡炊屢新。
將衰骨盡痛,被褐味空頻。
歘翕炎蒸景,飄飖征戍人。
十年可解甲,為爾一霑巾。
故人有游子,棄擲傍天隅。他日憐才命,居然屈壯圖。
十年猶塌翼,絕倒為驚吁。消渴今如在,提攜媿老夫。
豈知臺閣舊,先拂鳳皇雛。得實飜蒼竹,棲枝把翠梧。
北辰當宇宙,南岳據江湖。國帶風塵色,兵張虎豹符。
數論封內事,揮發府中趨。贈爾秦人策,莫鞭轅下駒。
軍旅西征僻,風塵戰伐多。
猶聞蜀父老,不忘舜謳歌。
天險終難立,柴門豈重過。
朝朝巫峽水,遠逗錦江波。
竹宮時望拜,桂館或求仙。
姹女臨波日,神光照夜年。
徒聞斬蛟劒,無復爨犀船。
使者隨秋色,迢迢獨上天。
簷影微微落,津流脈脈斜。
野船明細火,宿鴈聚圓沙。
云掩初弦月,香傳小樹花。
鄰人有美酒,稚子夜能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