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其一○三
用文武火,運惡鉗錘。
死學者偷心,開人天眼目。
大用機前轉轆轆,十分慈悲,十分惡毒。
六踞名藍兮一笑來歸,青燈夜寒兮香風馥馥。
用文武火,運惡鉗錘。
死學者偷心,開人天眼目。
大用機前轉轆轆,十分慈悲,十分惡毒。
六踞名藍兮一笑來歸,青燈夜寒兮香風馥馥。
運用剛柔并濟的火候,操持嚴厲的鉗錘。熄滅求學者的執著妄念,開啟眾生的智慧之眼。在日常大用之機前流轉不息,看似十分慈悲,實則十分嚴厲。從容踞坐名寺后一笑歸來,寒夜青燈之下,香氣馥郁彌漫。
文武火:原指烹飪時調節火候大小,此處比喻教化手段剛柔并濟。
惡鉗錘:鉗錘為鍛造工具,'惡'指嚴厲,比喻嚴格的修行指導。
死學者偷心:消除學佛者非分的執著妄念('偷心'指雜念)。
天眼目:佛教中指能洞察真理的智慧之眼。
大用:禪宗術語,指日常實際的修行運用。
名藍:'藍'通'庵',指名寺,代指修行勝地。
青燈:佛前常明的油燈,象征禪修的清寂。
馥馥:香氣濃郁的樣子。
此為宋代禪宗偈頌,創作于禪宗興盛時期。宋代禪僧常以偈頌記錄禪機、開示學人。詩中'用文武火''開天眼目'等語,反映禪師針對學人中常見的執著妄念,以剛柔并濟的手段教化,引導其破除我執、契入真如,體現宋代禪宗'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傳法特色。
本偈頌以禪門特有的機鋒語言,揭示教化與修行的核心:以嚴厲手段破除學人執著('死偷心'),以智慧引導開啟真智('開天眼'),看似'惡毒'實為大慈悲。末句'青燈香風'收束于禪修的寧靜境界,體現禪宗'在世間而超世間'的修行真諦,是宋代禪偈中'接機開悟'的典型之作。
鄰人過門來,殷殷為道舊。云自識干戈,避災無二酉。才得東師行,又為強豪走。馀生偶然在,田宅不復有。一兒新餓死,一女病消瘦。東巷與北家,流亡不可守。獨有爛羊頭,官印大如斗。亦有黑面鬼,食肉衣文繡。歲歲望還師,師還人在否!言罷一長吁,零淚落襟袖。
一樹櫻桃鳥啄殘,麥秋天氣尚輕寒。蠶登曲箔桑初盡,燕補新巢土未干。囊里古方閑自檢,鏡中華發老羞看。花時不共劉郎醉,辜負東家芍藥闌。
形神不滅論初成,愛馬乘閑入帝京。四十三年虛過了,方知僧里有唐生。
天風九萬里,直下大江東。海波十千丈,倒流蓬壺宮。長鯨翻白屋,挾此遠生雄。鬐鬣蒸云霧,怪怒起蛟龍。巨鰲驚縮首,恍惚三山帆。而況扁舟者,綿力欲與馮。箜篌不堪聽,癡殺渡河翁。
去歲別吾廬,正值秋成陣。今歲又秋來,直到秋殘盡。落葉似唇紅,赴地輕如吻。只在小廬東,惆悵誰來問。
元戎生長太平世,雨甲苔槍日無事。筑亭排石示燕閒,比似南塘更清致。煙霏晻靄群峰巒,莎陰蘚璺相回環。天臺廬阜入胸次,華陽艮岳非塵寰。米狂呼兄名不朽,千古高情能尚友。我知主人愛山符節然,傳付子孫俱世守。
扁舟日泛水云鄉,夜雨秋風宿豫章。預恐寒驚慈母線,起來先看舊衣裳。
蟹汝來前也。看重陽、高秋燒嶺,太陽炙瓦。鷹眼穿茅電逐兔,萬類競相馳射。汝怎在、溪中石下?如此明時獨不出,豈無能似我灌園亞?茍如此,我將赦。又聞巨足橫行胯。更無腸、螯張目舉,真大惡者。殺汝國人皆曰可,快我今宵一斝。蟹稽曰:“先生笑話。水陸相離安足害?是丈夫當斬人中霸”。蟹落手,心惘詫。
桑梓舊居存浙水,庭闈新構住京華。百年寄寓誰非客,兩地往還俱是家。回首白云離思杳,隨人芳草去程賒。料應不久重來此,分手暫時休嘆嗟。
開軒萬里坐高秋,把酒漳河正北流。自愛青山供使者,誰堪華發滯邢州。浮云不盡蕭條色,落日遙臨睥睨愁。上國風塵還倚劍,中原我輩更登樓。
衡茅蕭索泣寒蟲,獨自吟詩句未工。敗葉能令溝水黑,亂云不放夕陽紅。半生辛苦空儒服,一歲蹉跎又朔風。不意窮鄉有奇事,暮年得拜鹿門翁。月澹蓬門掩候蟲,窮通何必問天工。茶烹粟面紛紛白,燈吐花心灼灼紅。屢改新吟添硯水,密翻舊稿護窗風。相逢莫道龐公老,覽鏡先慚似老翁。
三十年前此路,父兄持我東西。今日重來白首,欲尋陳跡都迷。
估人耕貨不耕田,也合供輸餉萬屯。若道厚征為報國,厚民卻是負君恩。
碧巘明霞外,秋山畫不如。染成紅瑪瑙,削出翠芙蕖。五老天邊見,三神海上居。坐來高月上,聲落晚鐘疏。
忽忽人間十六年,與公信息兩茫然。不知今日江門路,還到湖西是幾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