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六十九首 其二三
提折腳鐺,各出只手。
釋迦不先,彌勒不后。
妙用臨機,如盤珠走。
鼓腹笑復歌,面南看北斗。
提折腳鐺,各出只手。
釋迦不先,彌勒不后。
妙用臨機,如盤珠走。
鼓腹笑復歌,面南看北斗。
提起破損的腳鍋,各自伸出一只手。釋迦牟尼不占先,彌勒佛也不居后。巧妙的妙用順應時機,如同盤中珠子自然滾動。鼓起肚子歡笑又歌唱,面朝南卻望著北斗星。
折腳鐺:有破損腳的鍋,禪宗常用日常器物喻示佛法無分貴賤;
釋迦:釋迦牟尼佛,佛教創始人,代表已證悟的覺者;
彌勒:未來佛,象征將繼釋迦之后示現成佛的覺者;
臨機:順應當下機緣,無有滯礙;
盤珠走:形容妙用圓轉自然,如盤中珠子滾動無跡;
面南看北斗:北斗星位于北方,面南而視喻打破常規認知,直指本心。
此偈為禪宗頌古類作品,約創作于宋代。禪宗主張‘佛法在世間’,此偈或為禪師于日常修行場景中,通過‘提鐺’‘看北斗’等生活化動作,引導弟子破除對‘先后’‘時空’等執念,領悟‘當下即是’的禪法核心。
全詩以日常物象為引,借釋迦、彌勒無分先后的平等觀,強調禪法妙用在‘臨機’;末句‘面南看北斗’以悖論打破常規認知,直指本心。語言質樸而機鋒暗藏,是禪宗‘即事而真’思想的典型體現。
維唐有藩鎮,連衡皆盜區。污孽互相濟,殆似背脅疽。心腹訌蟊賊,膏血化蟲蛆。厲階安史亂,王澤不遠敷。河朔有故事,誓作效逆徒。堂堂裴中令,夷蔡恢皇圖。聊乘破竹勢,一制三鎮污。腐敗就與決,大赫天王誅。彼相中妒梗,百裴竟無如。事機一墮地,涵潰終喪軀。所以賊湊輩,血人于牙須。既戕弘正忠,復抗新使符。靖安門晝鎖,長圍困貔貙。昌黎解一言,王略始得舒。信乎立大事,臨機見真儒。東征過故城,往事秋風徂。得人國無弱,懷古重欷歔。文公豈多得,元翼何代無。
一雨三峰分外青,巖華澗草共欣榮。茅君聞道天香至,先遣西山羽駕迎。
三月蠶猶小,女人來采花。隈墻弄蝴蝶,臨水擲蝦?。羅袖盛梅子,金鎞挑筍芽。斗論多物色,此地勝余家。
海底初生處,扶疏苦未全。幾時隨鐵網,流落漢江邊。
北軒留得無多地,不種閑花種此君。寒檜老松堪接影,綠楊紅杏莫同群。要添迂叟窗前景,特就山僧院里分。更侍明年新筍出,亭亭必見勢凌云。
虛堂良會寂無嘩,忽聽譙樓鼓亂撾。響入招提隨斷磬,聲傳睥睨雜悲笳。共占此地星文聚,莫問中宵斗柄斜。滴盡銅壺天似水,月光初轉紫薇花。
雨色巖花入牖斜,城中風景似山家。橫琴不奏朱弦調,對菊惟看白玉花。
人生天地間,俯仰無百年。天風吹游絲,隨處成掛牽。
數枝寒照水,幽意日相親。愛此無他客,遙將寄野人。
疋馬空山路,孤煙老樹村。松陰連草屋,澗水繞柴門。秋晚蜂成蜜,年深鶴有孫。行藏吾道在,白首信乾坤。
鱗生雨后東西倦,雪落竹間南北枝。將母方勤弟行役,春風應滿錦囊詩。
驅馬來河朔,云愁故國賒。干戈身是贅,道路酒為家。海戍多歸雁,江城幾落花。白頭弟兄在,急難復何嗟。
宵涼夢醒,乍一陣西風,隔城吹遠??煽深l敲,那識不眠人倦。衰年正苦銀壺箭。一番秋一番幽怨。又傳哀響,抱關寒起,六街巡遍。似窗外雨絲風片。算幾家砧杵,絮衣還剪。戰鼓江干,打得市朝都換。殘燈十載愁何限。一更更心上凄轉。寺鐘動了,催人頭白,汝南雞喚。
大明八葉圣人生,曾見黃河水至清。千年襄漢榮光起,此日風云大駕行。
張生貯奇石,攜來有遐觀。一峰華不注,墮我幾案間。穿穴作怪供,突兀橫蒼顏。炷香煙滿竇,野燒生春山。我久汩俗冗,對之心暫間。瞑坐清興遠,夢與孤云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