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其一二一
聲前一句,格外一機。
不墮古今,寧存凡圣。
妙高臺上,玉鑒光中。
日日安居,時時禁足。
風恬浪靜,海晏河清。
長期短期,平等受用。
闌干同倚不同倚,消得龍王多少風。
聲前一句,格外一機。
不墮古今,寧存凡圣。
妙高臺上,玉鑒光中。
日日安居,時時禁足。
風恬浪靜,海晏河清。
長期短期,平等受用。
闌干同倚不同倚,消得龍王多少風。
超越言語的那一句機鋒,超出常規的那一重機用。不被古往今來所局限,哪需留存凡夫與圣人的分別。在妙高臺上,于玉鏡清光中。每日安住修行,時刻嚴守禁戒。風平浪靜,海清河晏。無論時間長短,皆平等受用。欄桿共同倚靠卻又各有不同,這得消受龍王多少風力啊。
聲前一句:禪宗術語,指超越語言文字的第一義諦,不可言說的究竟真理。
格外一機:超出常規認知的機鋒,喻指超越邏輯的禪悟之機。
妙高臺:佛教中常指佛菩薩說法的圣地,此處喻指清凈修行之境。
玉鑒:玉制的鏡子,比喻清凈明澈、照見本質的禪心。
禁足:佛教戒律,指僧人在特定時期(如結夏安居)足不出戶,專注修行。
海晏河清:大海平靜,黃河水清,喻天下太平或內心無波的境界。
龍王:佛教護法神,主管水域,此處或隱喻自然力量或修行助緣。
此偈為禪宗偈頌, likely 出自宋代禪僧之手,用于禪門開示或修行指導。創作背景與禪僧日常修行、闡釋禪理相關,旨在通過簡潔語言引導修行者超越分別心,安住平等無差的當下。
此偈以禪機妙語闡釋超越古今凡圣、安住平等的修行境界,強調‘日日安居,時時禁足’的日常修持與‘長期短期,平等受用’的無差別體悟,體現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核心思想,是禪門修行理念的凝練表達。
落日西風,何處問、隋家宮闕。徒徙倚、竹西歌吹,雷塘煙月。舞袖影隨瑩火暗,棹謳聲逐龍舟沒。最傷心、一片玉鉤斜,埋香骨。更乍起,悲笳咽。人未散,哀箏急。看殘脂勝粉,淡妝濃抹。繡帓依徊三婦艷,華燈冷落千門寂。笑樊川,空自許多情,腸堪結。
一釋迦,二元和,三佛陀。阿呵呵,團欒且唱太平歌。
詩人雅尚唯林麓,脫略功名輕汗竹。有時大隱入金門,瞥視浮云立幽獨。棠陵山人少工詩,風云萬變含精思。東南名勝不可數,悉化肺腑生神奇。狂游狹小四百寺,醉醒只在西湖里。瀾翻筆勢雄萬人,觀者如墻盡稱美。昨宵醉后抱膝歌,佹詞怪語何其多。旌旗繽紛躍天馬,鐘鼓颯沓騰江鼉。看君工詩已成癖,把筆千言不須迫。恥裁舊體駕曹劉,直舒豪氣吞元白。橫絕四海如冥鴻,伯勞飛燕徒西東。今年泰岳登日觀,巨篇失卻東蒙峰。歸來過杭留小草,頓覺風花動流藻。吾衰愧乏倚馬能,嘔血破研長枯槁。
上為云漢下黃河,一葦中凌萬里波。牛斗繇來在足下,休從織女問如何。
六年避地左思多,挈眷歸來鼓興歌。神佑適園當祀祖,天留寄舫合安和。丹青更易詩千首,課讀需求書萬車。更覓棕鞋方玉杖,從今踽踽老巖阿。亭林差幸不紛更,深慰辛勤十載情。知我傾囊宜守素,任人劫飭合安貞。碑留殘卉漱芳潤,庭有叢花餐落英。三徑荒蕪姑一整,掃除濁穢即光明。修殘補缺缊云鄉,圖畫寥蕭素壁荒。隨寓可安奢念遠,還淳返樸俚言長。蘼蕪石徑一池碧,空洞山堂四面芳。未有園丁供下走,良朋從緩再移觴。
碎擘春云黯暮愁,酒家難作踏青游。江潮日日征帆遠,一夜離魂化石尤。
翠苔邊。甚冷紅萬點,先為破春慳。月地調脂,霞天擁髻,真妃昨試還丹。似二月、江南問酒,指荒村、猶當杏花看。最是銷凝,啼妝印水,絕代嬋娟。飛上壽陽宮額,又嬌黃半褪,暗補香瘢。玉頰籠潮,冰須亸淚,醉時應倚唫肩。還怕誤、阮郎歸后,問移家、幾日到孤山。莫逐古溪桃雨,流向人間。
五陵年少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落花踏盡游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
性拙全為眾鳥嗤,玲瓏巧舌許誰知。小園昨夜春歸去,落盡殘紅怨子規。
班超萬里歸無期,張翰雖歸如不歸。君看晝錦堂中相,十五年前一布衣。名遂功成不肯閑,故鄉曾見幾人還。百年扶杖華顛老,爭看錢家錦繡山。
卯金穿窬雄,典午盜有道。當時附炎人,忍恥稱國老。延之終代北,范粲車上槁。矯矯竹林俊,曲糵豈真好。陶公諸公右,烱若橫道寶。不就酣湎逝,亦恐自標表。
岐路暫須執手,高城忍更回頭。大家制兒女淚,努力為名業謀。
通夢周公不我欺,咿嚶無若大音希。詩人伎子知誰在,一枕鄰雞曙已暉。
蘭菊有生意,微陽回寸根。方憂集暮雪,復喜迎朝暾。憶我故居室,浮光動南軒。松竹半傾瀉,未數葵與萱。三徑瑤草合,一瓶井花溫。至今行吟處,尚馀履舄痕。一朝出從仕,永愧李仲元。晚歲益可羞,犯雪方南奔。山城買廢圃,槁葉手自掀。長使齊安人,指說故侯園。鉛膏染髭須,旋露霜雪根。不如閉目坐,丹府夜自暾。誰知憂患中,方寸寓羲軒。大雪從壓屋,我非兒女萱。平生學踵息,坐覺兩?溫。下馬作雪詩,滿地鞭箠痕。佇立望原野,悲歌為黎元。道逢射獵子,遙指狐兔奔。蹤跡尚可原,窟穴何足掀。寄謝李丞相,吾將反丘園。
開天門,辟地戶。震法雷,擊法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