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其八四
聲前一句,斗換星移。
石火莫及,電光罔追。
栗棘蓬當面擲,全剛劍信手揮。
少林消息斷,花綻不萌枝。
聲前一句,斗換星移。
石火莫及,電光罔追。
栗棘蓬當面擲,全剛劍信手揮。
少林消息斷,花綻不萌枝。
超越言語的禪機,如斗轉星移般自然流轉。其迅捷程度,擊石之火難以追上,閃電之光也無法捕捉。似帶刺的栗棘蓬迎面擲來,又若金剛劍隨手揮動。少林寺的傳承消息至此斷絕,卻在無生的枝頭綻放出覺悟之花。
聲前一句:禪宗術語,指超越語言文字的第一義諦,不可言說的究竟真理。
斗換星移:北斗星轉向,星辰移位,比喻自然流轉、不可阻擋的變化。
石火莫及,電光罔追:石火(擊石迸發的火花)、電光(閃電)均喻極短暫之物,此處強調禪機超越時間限制,無法以常規方式捕捉。
栗棘蓬:禪宗常用喻,指如帶刺荊棘般棘手的修行障礙或機鋒。
金剛劍:喻禪宗直指人心的鋒利智慧,能斬斷一切執著。
少林消息斷:少林代指禪宗祖庭(少林寺),消息斷指超越言語傳承的方式,斷絕常規的機鋒傳遞。
花綻不萌枝:不萌枝指無萌芽的枯木,比喻無生無滅的境界;花綻喻禪悟在無生處自然顯現。
此偈為禪宗頌古之作, likely出自宋代禪僧之手。禪宗主張‘不立文字,教外別傳’,此類偈頌用于開示弟子,通過形象化語言破除對言語概念的執著,引導直悟本心。創作背景與禪宗機鋒問答傳統相關,是禪門傳法的重要載體。
本偈通過禪宗特有意象,強調禪機超越言語、不可捕捉的特性,引導修行者放下執著、體證本心。語言簡練而意蘊深遠,體現了禪宗‘直指人心’的核心思想,是禪宗語錄體文學的典型代表。
漢廷真老吏,中臺舊豸冠。威儀風節重朝端。自是廟堂器宇,足人看。鬢帶星星白,胸藏炳炳丹。六旬壽酒醉長安。正值碧空霜月,凈團團。
制閫今梁棟,霜臺昔范模。近書先問汝,遠念早寬吾。眾論宜遷木,官常合守株。房陵有佳處,穩穩問征涂。
蘭蕙芬芳總負伊,并肩攜手納涼時。舊廂風月重相憶,十指纖纖擘荔枝。
初日驅陰積翳銷,鸛鵝嘈雜櫓初搖。白鷗踏浪平如地,不似吳兒學弄潮。
舊跡沉吟久,新功感慨多。形容空老去,抱負竟如何。顏孟雖相遠,路岐寧敢他。先民有成憲,程課日漸磨。
婉彼子羔,受業先圣。宗廟之問,一出乎正。克篤于孝,非愚乃令。師知其生,有輝賢行。
漠漠浮煙孰解酲。西樓殘照換初晴。苔茵人外認行程。別意隨云吹不散,羈情似草刬還生。此時爭奈畫難成。
近詩通譜江西社,新釀才先天下秋。已許眼中窺一豹,可容杯里散千憂。
三生石上舊煙蘿,九曲閒云倚醉過。滿地松花仙夢覺,春聲都入榜人歌。
黃閣主和議,紫巖志恢復。聽之真可人,誰有孔明腹。曲端既已誅,武穆見忤觸。試使當筵舞,再蒙宣和辱。
斗帳流蘇始下鉤,喁喁絮語枕函頭。世間此婦知多少?正好如斯撲殺休。
山空月冷雨飄零,到老姻緣一息停。連理枝頭花寂寂,舞鸞鏡里影冥冥。杜鵑啼處魂何在,蝴蝶飛時夢不醒。愁殺人生不如愿,山空月冷雨飄零。
寒云擁戶白,新月印溪清。相逢憐夜色,不寐到天明。
萬物待新生,吉辰斯日最。梅花馥冷芬,蘭若蘊清氣。燭粲雪窗紅,篆凝絳紗翠。屠酥同壽君,戶戶有人醉。
世事憑茲隔,高眠夢亦空。青編落枕上,白日在山中。此外無寧處,何人可與同。有時開放入,溪月并松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