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禽
鵲噪令公喜,鴉噪令公怒。福兮挽不來,禍兮推不去。
咄哉之二蟲,于爾竟何與。茅簷新雨晴,鵲聲哢圓嗉。
主人顏色和,甘諛終不悟。禍常十八九,鴉故告之故。
城頭尾畢逋,唾者滿行路。佞鵲不我忤,忠鴉不我誤。
試嘗問主人,無乃乖好惡。嗚呼平生所聞唐太宗,切齒不平田舍翁。
昨朝墳上土花墮,斷碑零落悲秋風。
鵲噪令公喜,鴉噪令公怒。福兮挽不來,禍兮推不去。
咄哉之二蟲,于爾竟何與。茅簷新雨晴,鵲聲哢圓嗉。
主人顏色和,甘諛終不悟。禍常十八九,鴉故告之故。
城頭尾畢逋,唾者滿行路。佞鵲不我忤,忠鴉不我誤。
試嘗問主人,無乃乖好惡。嗚呼平生所聞唐太宗,切齒不平田舍翁。
昨朝墳上土花墮,斷碑零落悲秋風。
喜鵲的叫聲讓主人歡喜,烏鴉的叫聲讓主人惱怒。福分無法勉強求得,災禍無法推卻避開。可嘆這兩種禽鳥,與你們究竟有何相干?屋檐下剛雨過天晴,喜鵲鳴叫鼓起圓喉嚨。主人臉色和悅,甘愿被阿諛卻始終不覺悟。災禍常占十之八九,烏鴉本是來告知緣故。烏鴉在城頭,唾罵它的人滿路都是。奸佞的喜鵲不違逆我,忠誠的烏鴉不誤導我。試著問主人,是否違背了愛憎標準?唉,平生聽說的唐太宗,曾對田舍翁咬牙不平。昨日墳上苔花墜落,斷碑零落在秋風中悲戚。
令公:對主人的尊稱,此處指詩中被諷刺的對象。
哢(lòng):鳥鳴叫。
嗉(sù):鳥類喉嚨下裝食物的囊袋,此指喜鵲鳴叫時鼓起的喉部。
畢逋(bū):烏鴉的別稱,古有“烏鴉反哺”“畢逋銜羽”等說法。
佞(nìng):巧言諂媚,此指喜鵲的討好之態。
忤(wǔ):違逆、冒犯。
乖:違背、錯亂。
土花:苔蘚,此處指墳頭的苔痕。
此詩或為作者觀察到現實中人們普遍喜好順耳之言、厭惡逆耳忠諫的現象后所作,借禽鳥之態映射人性弱點,表達對是非不分、愛憎錯位的批判。具體創作時間與背景無明確史料記載,推測為作者對世態的有感而發。
全詩以“鵲”“鴉”為喻,揭露世人愛佞惡忠的普遍弊病,通過對比與敘事,諷刺主人不辨是非的愚昧,語言通俗而寓意深刻,是一首借物喻人的諷刺小詩。
末法披猖感不禁,紛紛羅什學吞針。杜門未共千人往,面壁難防萬念侵。棄道修魔歸外教,執鞭謀粟負初心。卻憐明月前身事,只向無常夢里尋。末法無緣問世尊,狐禪悟道豈空言。磨磚千劫成心鏡,彈指三生入夢魂。業重苦難明夙慧,情多每欲溯前根。此身歸處如來處,不在仙門在佛門。
為探花信返燕都,笑問花王記得無。九十韶光詩夢老,三千世界佛燈孤。黃姚紫魏爭春色,紅杏青松寄畫圖。斗酒酹天天已醉,鳥聲猶自勸提壺。
片片紅霞入臉勻,妝成秾艷照青春。山禽亦有風流意,畫得雙蛾八字新。
九日君當簇馬鞍,重巖細菊為誰斑。吟登回雁峰頭月,看盡清湘雨后山。莫遣音書和夢斷,會傳名姓落人間。向郎理棹歸何晚,湖水今應不滿灣。
榆莢已吹鵝眼去,柳綿不帶繭香來。輕霜未度劉郎鬢,更看春桃幾度開。
杏花如錦柳如絲,髣髴西湖二月時。詩意不過模畫意,何須畫里更題詩。
雄鎮堂堂相府深,爐煙不受曉寒侵。調元總屬經綸手,下士常存吐握心。歲晚松枝留勁節,春來棠葉藹濃陰。豐功會見銘鐘鼎,應有清光照古今。
和風晴日正宜春,碧柳紅桃得得新。老謝韨除何故事,健追行樂有閑身。鄰翁采薺分家小,游女揉花打路人。不限長安水邊好,太平隨地總堯民。
虎溪三笑后,圖□幾人傳。風景憐今日,登臨憶昔年。珠林芳樹合,金剎碧云連。詎意紅塵起,齋心秪自憐。
折柳都門惜解攜,仙郎轉餉出關西。使星氣壓邊烽息,行幰睛褰塞草齊。野戌萬花迎客笑,荒屯獨鳥向人啼。羨君乘傳當春日,處處香坭待馬蹄。
兩岸青青柳吐綿,流花流水送流年。重逢倘許勝從前。風訊催人何太急,雨絲如我竟無言。千金一字是平安。
疾風振崇岡,喬柯聲欲裂。陟登鴻山顛,顧瞻思前哲。池滌硯上香,遺井一泓冽。白日蔽炎精,庶讒媾群孽。五噫出帝京,冥冥飛影滅。沖波蕩濁世,千載高跡絕。湛寂青山中,空有余芳烈。汲泉坐池旁,一飲神自澈。沃我冰雪腸,不因釜中熱。
涪翁句摘江山勝,趙令亭高星斗寒。宦情莫莫云生岫,詩思蕭蕭月滿川。萬疊遠山青未了,一江流水意無窮。夜添風月無盡景,曉起煙云皆助詩。水似人清光滴眼,山隨天遠翠浮眉。
郎船下江水,乘風疾若飛。與儂各分袂,掩泣牽郎衣。手拔黃金釵,臨岐贈郎別。愿郎心似金,堅持莫輕折。
平山堂上,側盞歌南浦。醉望五州山,渺千里、銀濤東注。錢郎英遠,滿腹貯精神,窺素壁,墨棲鴉,歷歷題詩處。風裘雪帽,踏遍荊湘路。回首古揚州,沁天外、殘霞一縷。德星光次,何日照長沙,漁夫曲,竹枝詞,萬古歌來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