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費司法 其一
長房一青竹,
閱世不知幾。
下視區中人,
歲月老分至。
頗聞第二泉,
風煙未渠已。
謫墮修茶經,
政坐一念起。
誰令哀鴻號,
手足痛入髓。
秋江渴到底,
安得半帆駛。
大士慈愍故,
慮豈不及此。
軍持乞余滴,
厥德安敢倍。
愿言出岫心,
慰我在原意。
歸尋舊時杖,
小住五百歲。
長房一青竹,
閱世不知幾。
下視區中人,
歲月老分至。
頗聞第二泉,
風煙未渠已。
謫墮修茶經,
政坐一念起。
誰令哀鴻號,
手足痛入髓。
秋江渴到底,
安得半帆駛。
大士慈愍故,
慮豈不及此。
軍持乞余滴,
厥德安敢倍。
愿言出岫心,
慰我在原意。
歸尋舊時杖,
小住五百歲。
長房有一根青竹,歷經世事不知多少年。俯瞰塵世中的人,歲月在春分秋至間流逝。曾聽說第二泉的風煙未停。被貶后撰寫《茶經》,只因為當初一念之差。為何讓災民的哀嚎響起,痛徹骨髓如手足之傷。秋江干涸見底,怎得半帆行駛?大士因慈悲憐憫,考慮難道不及于此?求軍持中剩余的水滴,怎敢辜負這份恩德。希望你有歸隱之心,安慰我原本的心意。歸來尋找舊時竹杖,在此小住五百年。
長房:指費長房,東漢方士,傳說有縮地術、騎竹杖成仙的典故。
區中人:塵世中的普通人。
第二泉:指無錫惠山泉,唐代陸羽評定為天下第二泉,故稱。
謫墮修茶經:指陸羽曾被貶謫,后著《茶經》之事。政坐:正因為。
哀鴻:比喻流離失所的災民,出自《詩經·小雅·鴻雁》。
軍持:梵語音譯,僧人盛水的容器。
出岫:出自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云無心以出岫”,指歸隱之心。
小住五百歲:化用仙人長壽的傳說,表達久居的愿望。
此詩為酬答友人費司法之作。結合“哀鴻號”“秋江渴”等句,推測創作于民生艱難之時。詩人借仙人典故與現實景象,既回應友人,亦抒發對時世的關切與歸隱之愿。
全詩以青竹起興,串聯仙人傳說與現實災情,融合超脫與悲憫,用典自然,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世事的洞察與淡泊的人生追求。
青蘿小屋綠莎墻,臘后梅花已試香。一斗東鄰買桑落,千金北客問干將。讀書研破魚生釜,臥雪齋虛月到床。欲識溪頭春幾許,新波新柳似鵝黃。
郊園多所樂,況此歲云暮。寒色澹遙空,清霜變紅樹。欲舒林表望,詎識塵中趣。向晚寂無人,氤氳欲成霧。冰溪流已咽,陰嶺寒方結。忽值早梅春,未恐芳心歇。的皪終自妍,殷勤為誰折。千里寄相思,相思政愁絕。
元來塵世。放著希奇事。行到路窮時,果別有、真山真水。登臨任意,隨步白云生,三秀草,九花藤,滿袖瓊瑤蕊。何須曲老,浩蕩心常醉。唱個快活歌,更說甚、黃粱夢里。蒼顏華發,只是舊時人,不動步,卻還家,處處新桃李。
楚弓何得失,國步忽龍鐘。豈謂驅群敵,居然震九重。近臣忘漢節,并塞沒堯封。遮莫承恩蚤,將能此日逢。
湖山清夏不應豐,一徑林陰水石中。六月涼生清蒻底,釣魚船上一絲風。
一秋無便寄平安,新雁聲聲報早寒。昨夜檢衣開故篋,去年家信把來看。
神仙官府在蓬壺,學士文章贊圣謨。靜里經綸書四部,公馀記注賦三都。星辰閣道懷前此,風月鈐岡認故吾。豈不懷人如室遠,東南煙水自江湖。
登臺自許千金價,滿座能傳入洛詩。黃石授書吾已后,相如成賦爾同時。將歸不為求田計,失路猶懷戀主私。江漢風流今在否,杖藜來話鹿門期。
山是羅浮好,梅花有一村。如何千萬樹,移作此名園。石上云多竇,花中水有源。人言庶巖壑,更似謝公墩。
五寸珊瑚珠一囊,秋風吹老海榴黃。宵來酒渴真無奈,喚取金刀劈玉漿。
韓公淪賣藥,梅生隱市門。百年信荏苒,何為苦心魂。當學衛霍將,建功在河源。圭組賢君眄,青紫明主恩。終軍才始達,賈誼位方尊。金張服貂冕,許史乘華軒。王侯貴片議,公卿重一言。太平多歡娛,飛蓋東都門。顧念張仲蔚,蓬蒿滿中園。
空江信渺茫,月出水生光。入浦潮如雨,沾衣露欲霜。天清沙氣白,夜靜海云黃。漸覺鐘聲動,應知到上方。
和議總國命,諸公與長舌。頗憾岳武穆,推轂義未徹。在軍不受命,金牌何疊疊。迅雷比席捲,封章拜望闕。成功乃歸死,義命兩無缺。
霪潦如春雨,今朝喜得常。翻馀無石燕,舞罷失商羊。省歛初遵畝,負暄始向陽。農家欣作頌,更有萬斯箱。
重重樓戶燕穿風,曲曲紅橋綠水通。薄暮鉤簾對涼雨,一時秋思在梧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