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孫試童子郡廣文贈之詩代賡為謝 其一
不緣青紫不明經,科目多慙舊兩生。
三豕魯魚曾未學,一蝸蠻觸已爭名。
棟梁材欲丘山重,滄海珠遺星斗明。
未必童烏能辨此,乃翁先已荷陶成。
不緣青紫不明經,科目多慙舊兩生。
三豕魯魚曾未學,一蝸蠻觸已爭名。
棟梁材欲丘山重,滄海珠遺星斗明。
未必童烏能辨此,乃翁先已荷陶成。
不是為了追求功名利祿就不會去研習經典,科舉之途讓我很慚愧比不上過去的兩位賢才。像‘三豕涉河’‘魯魚亥豕’這樣的文字訛誤我未曾學習,卻像蝸牛角上蠻氏、觸氏一樣去爭奪虛名。期望成為棟梁之材堆積如山般眾多,可滄海遺珠卻如星斗般明亮。未必年幼的孩童能明白這些,他的父親早已承蒙培育。
青紫:本指古時公卿服飾,借指高官顯爵。明經:通曉經術,漢代以明經為選舉科目。
科目:指科舉考試的名目。兩生:泛指賢才。
三豕魯魚:指書籍傳寫或刊印中的文字錯誤,出自‘三豕涉河’‘魯魚亥豕’的典故。
一蝸蠻觸:出自《莊子·則陽》,蝸牛角上有蠻氏、觸氏兩個小國,常為爭地而戰,比喻為了微小的利益而引起爭端。
棟梁材:能做房屋大梁的木材,比喻能擔當國家重任的人。
滄海珠:滄海中的珍珠,比喻被埋沒的人才。
童烏:指揚雄之子揚烏,早慧,這里泛指年幼的孩童。
乃翁:你的父親。陶成:培育,造就。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題看,是為回應郡廣文贈給石孫的詩而作。當時科舉盛行,人們多為功名利祿而研習經典,社會上存在為小利爭斗、學問不嚴謹等現象,詩人在這樣的環境下表達自己的感慨與期望。
這首詩主旨在于反思科舉與名利,期望培養出棟梁之材。其突出特點是用典豐富,對比鮮明。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對科舉和人才問題的思考。
落盡春紅始著花,
花時比屋事豪奢。
買栽池館恐無地,
歌鐘滿座爭歡賞,
肯信流年鬢有華。
四十年來詩酒徒,一生緣興滯江湖。
不愁世上無人識,焚魚酌醴醉堯代,吟向席門聊自娛。
前代高門今宰邑,懷才重義古來無。
笙歌厭聽吟清句,馬上論詩在九衢。
何年期拜朱幡貴
玉帛朝元萬國來,雞人曉唱五門開。
春排北極迎仙馭,
可憐四海車書共,重見蕭曹佐漢材。
野店暮來山畔逢,
寒蕪漠漠露華濃。
窗間燈在犬驚吠,
離心卻羨南飛翼,
獨過吳江更數重。
故國東歸澤國遙,
曲江晴望憶漁樵。
都緣北闕春先到,
雖然未得陪鴛鴦,
亦酹金觴祝帝堯。
若算防邊久遠名,新安豈更勝長城。
謾興他役悲荒壘,但將死節酬堯禹,版筑無勞寇已平。
愁坐蘭閨日過遲,卷簾巢燕羨雙飛。
管弦樓上春應在,梨花滿院東風急,惆悵無言倚錦機。
殘星殘月一聲鐘,谷際巖隈爽氣濃。
不向碧臺驚醉夢,閑步幽林與苔徑,漸移棲鳥及鳴蛩。
喧喧蹄轂走紅塵,南北東西暮與晨。
謾道青云難得路,只合詠歌來大國,況逢文景化惟新。
秋夕蒼茫一雁過,
西風白露滿宮莎。
昨來京洛逢歸客,
想君懷抱哀吟夜,
銅雀臺前皓月多。
如練如霜干復輕,西風處處拂江城。
長垂釣叟看不足,最宜群鷺斜陽里,閑捕纖鱗傍爾行。
拂露叢開血色殷,枉無名字對空山。
時逢舞蝶尋香至,
結根畢竟輸桃李,長近都城紫陌間。
剪露裁煙勝角冠,來從玉洞五云端。
醉宜薤葉欹斜影,
真仙首飾勞相寄,塵土翻慚戴去難。
葉落才悲草又生,看看少壯是衰形。關中秋雨書難到,幾時拋得歸山去,松下看云讀道經。
喔喔晨雞滿樹霜,喧喧曉渡簇舟航。數星昨夜寒爐火,逢人舉止皆言命,至竟謀閑可勝忙。
野堂吟罷獨行行,點水微微凍不鳴。十里溪山新雪后,日苦幾多心下見,那堪歲晏又無成。
僻居多與懶相宜,吟擁寒爐過臘時。風柳欲生陽面葉,賴有陶情一尊酒,愁中相向展愁眉。
一帶長溪淥浸門,數聲幽鳥啄云根。松亭盡日唯空坐,難得儒翁共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