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懷 其八
拄入風煙更一層,瘦藤對倚玉崚嶒。
左花右竹自昭穆,春鶴秋猿相友朋。
五畝園為終老計,半間云住在家僧。
蹲鴟生嬭菰如臂,莫道山翁百不能。
拄入風煙更一層,瘦藤對倚玉崚嶒。
左花右竹自昭穆,春鶴秋猿相友朋。
五畝園為終老計,半間云住在家僧。
蹲鴟生嬭菰如臂,莫道山翁百不能。
拄著瘦藤杖走進更深遠的風煙之中,瘦藤與那如玉般高峻的山峰相對倚靠。左邊的花右邊的竹自然排列有序,春鶴秋猿如同朋友相伴。以五畝園子作為終老的打算,像在家修行的僧人一樣住在半間云氣繚繞的屋子里。芋頭長出了新苗,菰菜粗壯如手臂,不要說山里老人什么都做不了。
拄入:拄著拐杖進入。
瘦藤:指瘦藤杖。
玉崚嶒(líng céng):形容山峰高峻如玉。
昭穆:本指古代宗法制度對宗廟或墓地的輩次排列規則,這里指花竹排列有序。
蹲鴟(chī):指芋頭。
嬭(nǎi):同“奶”,這里指芋頭長出的新苗。
菰(gū):一種水生植物,可食用。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處于一種遠離塵世、隱居山居的狀態。可能是對世俗生活感到厭倦,從而選擇在山中過著寧靜的生活,此詩便是在這種心境下創作,表達對山居生活的感悟。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山居生活的熱愛與自得。其突出特點是通過描繪山居的自然景物和生活場景,展現出寧靜閑適的氛圍。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詩人獨特的生活情趣和審美追求。
文梁五色條,秋高意氣豪。怒張兩目直霄漢,豈與短翮翔蓬蒿。妖狐晝作猛虎嗥,騶虞并與神麟逃。嗟爾飽食心空勞。
王孫玉抵鶴,公子金抵蛙。夜光投暗室,騄耳困鹽車。燕石錦十襲,楚璞刑再加。哲哉待賈翁,懷寶無嘆嗟。
月惟四日。又轉黃鐘律。好景會生辰,是天降、真儒無敵。稱觴設席,香霧騰蔥郁。霜天曉,笙歌徹,玉斝傾仙液。當年桂子,元是蓬萊客。任留宿蓬萊,道山試、玉堂翰墨。一封飛下,趣召入黃扉,臺星照,壽星明,相映居南極。
子貴今臺輔,才高古藎臣。與民開壽域,為國斡洪鈞。會友傷陶發,迎師憶孟鄰。欒欒親負土,腸斷冢邊麟。
清夜何晏晏,客眠亦復佳。鄰鐘喚我覺,咽咽聞城笳。披衣行中庭,星漢已橫斜。缺月掛西南,皎皎流清華。莎雞振其羽,蟋蟀旁悲嗟。悠哉歲已秋,日月如奔車。
小小萬安縣,潺潺惶恐灘。江流章貢水,地接吉筠山。產薄賦應少,民稀政自閒。為言趙大尹,解任幾時還。
澤畔吟初就,溪頭望未涯。坐攜青竹筱,行趁碧桃花。錦曳千林霧,綃疑萬樹霞。秦人遺核在,一種帝王家。
旬初一雨遍汀漳,將謂汀虔是接疆。天意豈知分彼此,人情端合有炎涼。月行今已虛纏畢,斗杓何曾解挹漿。夜起中庭成久立,正思民瘼欲沾裳。
自入閩關,形勢山川,天開兩邊。見長溪漱玉,千瓴倒建,群峰潑黛,萬馬回旋。石磴盤空,天梯架壑,驛騎蹣跚鞭不前。心無那,恰鷓鴣聲里,又聽啼鵑。區區仕宦誰憐。道有志、從來鐵石堅。但長存一片,忠肝義膽,何愁半點,瘴雨蠻煙。盡卷南溟,不供杯杓,得逐斯游豈偶然。天公意,要淋漓醉墨,海外流傳。
畏日??天西隅,半規銜山我仆痡。招提訪尋數里近,牛羊斷續前村孤。揚塵動滿垢膩爪,好風不借清涼軀。目送長云下埼礒,鷔?愁對陂陰鳧。
蜻蛉游天地,與世本無患。飛飛未能止,黃雀來相干。穰侯富秦寵,金石比交歡。出入咸陽里,諸侯莫敢言。寧知山東客,激怒秦王肝。布衣取丞相,千載為辛酸。
花柳有老色,選芳事蹉跎。泠然語清揚,彼美山之阿。離離佩紉蘭,楚楚衣制荷。我欲往從之,皎如隔明河。相見不相親,發我臨風歌。
今日天始霜,眾木斂以疏。幽人掩關臥,明景翻空廬。開心無良友,寓眼得奇書。建德有遺民,道遠我無車。無糧食自足,豈謂谷與蔬。愧此稚川翁,千載與我俱。畫我與淵明,可作三士圖。學道雖恨晚,賦詩豈不如。
雁齒橋西一徑分。陰陰樓宇帶斜曛。柳邊簾影清于水,澗底帆痕薄似云。催戍鼓,近黃昏。鳴鳩拖雨過前村。烏巾山下三椽屋,問織翻經好閉門。
都門落葉滿,游子去京畿。忍聽《離鸞操》,遙逐秋鴻飛。愁霜曉入鏡,淚雨夕沾衣。煙樹黃河岸,風帆采石磯。平沙回渺漫,寒雨曖熹微。客心閒轉切,鄉書近卻稀。夢聞兒女泣,行將僮仆依。竊慕漆園放,誰云潘岳非?乘濤慣不險,回江望若圍。武昌未易到,更向岳陽歸。